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精神病人
很多名人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
很多人会误解哥哥的抑郁症是由于感情问题,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原因吧,但还是希望更多人了解真相,而不是简单被媒体误导。
2、精神分裂梵高当我们在欣赏梵高精美的画作时怎么会想到他是一名严重的精神分裂患者,他1890年在法国一家精神病医院自杀身亡。
他著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患病严重的后两年完成的,例如他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是于1888年创作完成的。
之前看到过一个故事讲梵高后期精神分裂的严重情况,梵高在阿尔的一家妓院认识了一个16岁的妓女拉歇尔,拉歇尔开玩笑对梵高说没钱就把耳朵割下来送给她,梵高真的把耳朵割了下来包好送给了她。
3、孤独症牛顿牛顿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非常非常大,但是除了这些瞩目的成就外,他是一名严重的孤独症患者。
他几乎不言谈,乱发脾气,没有几个朋友,在开讲座的的时候,没有人来,他可以对着空教室自言自语,在他50岁的时候,严重的抑郁症和妄想症造成他严重的精神衰竭。
除了这些还有恐惧症,人格障碍症等等,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了解一下。
参考:
有一些你永远也想不到,有一些可能不用说你也能想象到,天才和疯子仅有一线之隔。
安徒生——广泛性焦虑障碍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虽然安徒生写出了《安徒生童话》,但是自己却一直活在忧虑中。
米开朗琪罗——自闭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诗人,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代表作《大卫》,他在社交方面就像一张白纸。
梵高——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向日葵》,梵高的画在价值上基本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而这些画的价值也是在梵高逝世之后骤然提升。
梵高经常犯病,最终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贝多芬——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神圣罗马帝国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世被称为“乐圣”。
贝多芬终身未娶,但是其感情经历却相当丰富,30岁的时候看上了一位16岁贵族小姐,因为身份地位相差太多没能在一起,贝多芬为她差点自杀。
34岁看上了一位寡妇,因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也没能在一起。
牛顿——精神病集成者(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等等)英国物理学家,百科书似的的全才,近代物理学之父,所有人都认为是一个苹果让牛顿开启了开挂似的的人生。
达尔文——场所恐惧症英国生物学家,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物种进化论学说,推翻了各种唯心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精神分裂症德国物理学家、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曾受到法西斯的迫害,常年东躲西藏的生活让爱因斯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列夫·托尔斯泰——抑郁症俄国人,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晚年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观发生激变后,一直想要离家出走,最终死于出走后途中。
阿道夫·希特勒——偏执、强迫症、精神分裂、无限自我贬低、梅毒恐惧症德国纳粹德国元首,二战的发动者。
希特勒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犹主义。
1945年死于自杀。
林肯——抑郁症美国第16任总统,排名第一最伟大的美国总统,首位共和党总统,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被刺杀身亡。
丘吉尔——抑郁症英国首相,20世界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赢得了二战的胜利,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参考: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
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
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纳什,全名为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工业城布鲁菲尔德(Bluefield)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950年,约翰·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个重要发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父亲老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Sr.)来自德克萨斯州,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任职于阿巴拉契亚电力公司(Appalachi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当时在法国担任负责后勤工作的中尉;母亲玛格丽特·弗吉尼亚·马丁(Margaret Virginia Martin)生于布鲁菲尔德,结婚前是当地的一位中小学教师,教英语和拉丁语。
纳什从小就显得内向而孤僻。
他生长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家庭中,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母亲、外祖父母、姨妈和亲戚家的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但比起和其他孩子结伴玩耍,他总是偏爱一个人埋头看书或躲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
小纳什虽然并没有表现出神童的特质,但却是一个聪明、好奇的孩子,热爱阅读和学习。
纳什的母亲和他关系亲密,或许出于教师的职业天性,她对纳什的教育格外关心,早在纳什进入幼儿园前,就开始亲自教育、辅导他。
而纳什的父亲则喜欢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科学技术上面的兴趣,能够耐心地回答纳什提出的各种自然和技术的问题,并且给了他很多的科普书籍。
少年时期的纳什还特别热衷做电学和化学的实验,也爱在其他孩子面前表演。
纳什就读于布鲁菲尔德当地的中小学,然而在学校里,纳什的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不良的学习习惯等时常受到老师的诟病。
这些问题令纳什的父母忧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小学时期,纳什的学习成绩(包括数学成绩)并不好,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水平的学生。
比如在数学上,纳什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就备受老师批评,然而纳什的母亲对纳什充满信心,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另辟蹊径恰恰是纳什数学才华的体现。
这种才华在纳什小学四年级时便初现端倪,而高中阶段,他常常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一黑板的推导和证明。
而真正让纳什认识到数学之美的,恐怕要数他中学时期接触到的一本由贝尔(E.T.Bell)所写的数学家传略《数学精英》(Men of Mathematics),纳什成功证明了其中提到的和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个小问题,这件事在他的自传文章中也有提及。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他接受父母的安排,在布鲁菲尔德专科学院选修了数学,但此时的纳什并未萌生成为数学家的念头。
后来因为获得George Westinghouse Competition的奖学金在1945年6月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开始以化学工程为专业,后来才逐渐展示出数学才能。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
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由于这一笔优厚的奖学金以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来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时生活的地方,并曾经与他有过接触。
他显露出对拓扑、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兴趣。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Neumann)在1944年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士特恩(OskarMorgenstern)的著述《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通过阐释二人零和博弈论,正式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毕业。
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纳什对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感兴趣。
1950年夏天他为美国兰德公司(Rand)公司工作。
那时兰德公司正在试图将博弈论用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策略。
秋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后,他并没有继续在博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开始在纯数学里的拓扑流形(Manifolds)和代数簇(Algebraicvarieties)上做他原先在攻读博士期间曾经感兴趣的工作,同时教些本科生的课程。
但是Princeton数学系没有给他教职,不是基于他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因素。
1952年他24岁,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
他的教学和考试方法有悖于传统。
如果说一般人心目中的数学家们是一些以古怪偏执傲慢为自豪资本的典型NuttyProfessors的话,那么你可以想像纳什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奇怪--或许并不奇怪--的是,数学系占据的大楼往往在一些校园里虽然狭小,但却是最高的,仿佛要加深人们对象牙塔的印象。
在研究领域里,纳什在代数簇理论,黎曼(Riemannian)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1958年他几乎因为在抛物和椭圆型方程里的工作获得Fields奖,但由于他的一些结果没有来得及发表而未能如愿。
当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高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英俊容貌。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日子里,他在一家医院做一个腿上小手术时遇到了EleanorStier,并在1953年他25岁时与她有了一个私生子John DavidStier。
1955年,他与一个他自己的漂亮学生,来自南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艾里西亚(Alicia Larde)约会。
艾里西亚很崇拜他,经过一番心计,她终于赢得了他的倾心。
1956年的一个晚上,Eleanor来看纳什,发现了艾里西亚。
Eleanor很是恼火,将结果告诉了纳什的父亲。
他父亲鉴于那个私生子的考虑,督促纳什与Eleanor结婚。
但他的朋友们大都极力反对,说Eleanor与他悬殊太大。
他父亲很快就去世了。
1957年,他们结婚了。
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
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
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婚后,1958年的纳什好像是脱胎换骨,精神失常的症状显露出来了。
他一身婴儿打扮,出现在新年晚会上。
两周之后他拿着一份纽约时报,垂头丧气地走进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间坐满教授的办公室里,对人们宣称,他正通过手里的报纸收到一些信息,要么来自宇宙里来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某些外国政府,而只有他能够解读外星人的密码。
当一个人问他为何那么肯定是来自外星人的信息,他说,有关超自然体的感悟就如同数学中的灵思,是没有理由和先兆的。
秋天,纳什30岁,刚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Tenure),艾里西亚怀孕。
后来他们的儿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出生,他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1960年夏天,他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胡子犹如丛生的杂草,在Princeton的街头上光着脚丫子晃晃悠悠,人们见了他都尽量躲着他。
1962年时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Fields奖--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Nobel)--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又使他失之交臂。
就这样,他几乎被学术界遗忘了。
到80年代,有几项荣誉性奖都几乎要授予给他,最终都因为他的病状而放弃。
80年代末期,诺贝尔委员会开始考虑给予博弈论领域一次机会,而纳什就名列候选人名单的前茅,最后因为对博弈论的怀疑和对纳什的健康担忧而没有实现。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
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
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艾里西亚在纳什生病期间精心照料他30年。
到1970年的时候,他已经辗转了几家精神病医院,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
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
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
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
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
因此,我希望通过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
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
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
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参考:
古今中外那些有名的精神疾病患者关于天才与精神疾病患者,巴尔扎克曾经有个精辟的总结:“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
”牛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晚年的牛顿几乎在自我身上收集齐全了所有的精神疾病种类。
不知道是不是他年轻时砸他脑袋的苹果导致的后遗症。
牛顿梵高,看看他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对自己做过的事吧,喝松节油,割下耳朵,频繁的折腾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病发期间开枪自杀的。
据说他的画作《星空》就是不太正常的情况下画出来的。
梵高纳什,上个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创造了博弈论,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奖,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博弈论这个名字,不知道该不该负些责任。
纳什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我是从忍者神龟上知道他的,患有严重自闭症,以至于未能出席哥哥的葬礼,自闭症患者的特征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米开朗琪罗丘吉尔,著名的剪刀手造型、鸡汤文的始作俑者,晚年也患有“黑狗”抑郁症。
这个病症起名正是来源于他本人的格言:“心中的忧郁就像一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丘吉尔林肯,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史,自身患有严重抑郁症,他曾经挽救了整个美国,但却无法把自己从精神疾病中挣脱出来。
死于暗杀或许是一个冥冥之中的宿命,也像是一种解脱。
照片好像越狱里的 T-BAG啊托尔斯泰,晚年罹患严重抑郁症,总是说严重严重,托翁能严重到什么程度?
他不再相信一切——他人、家人、本人,从而失去了全部的信仰。
托尔斯泰贝多芬,音乐大师也是一名躁郁型患者,时常暴怒,沉浸在酒精的自我麻醉中不可自拔,积极寻求过自杀。
贝多芬张学良:九一八事变时的张学良是一名严重的毒品依赖者,症状十分明显。
少帅早期迷恋大烟,后来为了戒除大烟瘾,又陷入了依赖吗啡的困境,时人回忆:“身上打得全是洞,后来都没有地方下针眼。
”“20分钟就要注射一次吗啡,最多的时候,一天注射400支。
”张学良高洋:北齐皇帝高洋为首的整个家族都有严重的精神分裂和狂躁症,高洋杀妃,把头扔在宴会桌上,当众肢解,骨头做成乐器,最后却予以厚葬,葬礼上哭的比谁都伤心。
高洋刘伶:酒精深度依赖症 喝醉了还有露出的癖好刘伶古代中国皇帝中产生了大量职业性神经疾病患者,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怎么会没有自闭症?
写了4万多首诗的弘历哥乾隆哥,如此之缺乏自制能力,谁的病情还能比他老人家更典型?
参考:
贝多芬(Beethoven)——躁郁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 --- 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致爱丽丝》,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
1827年,天才音乐家贝多芬死于肺水肿。
对于自己的疾病,他曾经一度借助酒精麻痹法。
1813年,贝多芬经历了人生中的低谷,那个时候的他丝毫不注重着装打扮,时而还会在聚会上暴怒。
这段时间,他也没有再作曲。
他也曾给哥哥写过一封信,讲述自己的一生,只是那时的他正在考虑自杀。
朋友们所熟知的贝多芬是一个性格狂躁的人,只要他处于高潮兴奋时期,就能立刻写出作品。
然而,他的大部分世界名曲却都是在低潮时期完成的
参考:
刘伶算一个吧?
别人眼里他是酒中神仙,名士风流,在我看来就是个重度酒精依赖者,资深裸露狂,标准蛇精病。
刘伶,生卒年月不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名士,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人天团——“竹林七贤”之一。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足一米五),容貌丑陋,平时沉默是金,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蛇精病的路上奋勇狂奔。
刘伶一生以嗜酒出名,被称为“醉侯”,他说自己喝酒第二,估计没有人敢说第一。
爱酒爱到什么程度?
最有名的一个事,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老子在哪里喝死了,你就把老子就地埋了。
”名士就是不一样,享乐丧葬一条龙,一切都提前安排好了。
“如果老子在哪里喝死了,你就把老子就地埋了。
”刘伶其实是当过官的,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
只是他提倡无为而治,做事不大上心(多半主要精力都在喝酒上),结果被罢了官。
后来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他老兄不愿意,就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开始表演裸奔。
特使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吓得赶紧落荒而逃,当官一事自然没有下文了。
一般人说起裸奔来,都觉得惊世骇俗,但是对刘伶来说,这根本不是事儿,因为他老兄是一言不合就裸体。
有一天他在家喝高兴了,又脱光了展示排骨。
正好有人看到就讥笑他,刘伶说:“天地是老子的房子,房子是老子的裤子,你们跑到我裤裆里来干什么?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天地是老子的房子,房子是老子的裤子,你们跑到我裤裆里来干什么?
”这个图画得有问题,按历史记载,刘伶哪有这么丰满所谓魏晋名士,并不是是个人就能胜任的,你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本领,比如当时流行的三大技能:服散、流觞、清啸。
看起来好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嗑药、酗酒、吹口哨。
其中嗑药吃的是五石散,传说不仅嗨爆,还有壮阳的效果,相当于摇头丸和伟哥的合剂,按照现在标准看,就是吃得一个个重金属超标。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嗨到摔进茅坑,捞出来的时候全身是屎。
而“流觞”呢,当然就是刘伶的独门绝技。
总之,刘伶嗜酒如命,不说其他,因为他爱喝酒,产生的与之相关的成语都有好多,什么枕曲藉糟,什么五斗解酲、鸡肋尊拳、陶陶兀兀、以酒解酲,几乎没有一个好词。
历朝历代各路文人骚客自愧不如,崇拜得如痴如狂,为他写的诗文简直数不胜数,歌颂他独立的人格和反抗之精神,把他奉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先进典型。
不过我觉得,如果是在今天,他应该是关在疯人院里面,一边戒酒一边戒蛇精病。
参考:
上海科技报科普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我们来说说两位优秀的科学家,晚年都是为精神疾病所困。
第一位就是大家熟悉的约翰?纳什,他就是轰动一时的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教授,也是一位世界有名的数学家。
约翰?纳什创立了有名的博弈论,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幸的是,约翰?纳什夫妇在2015年遭遇车祸双双身亡。
约翰?纳什享年86岁。
约翰?纳什的科学之路非常坎坷,他性格比较孤僻,中小学阶段是一个毫无起眼的男孩,一直到了大学才显示出了数学才能。
22岁的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了数学系的博士学位。
年仅30岁就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学终身教职,但是当年他出现了幻听的症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之后他的生活就是不断治疗,不断复发,在各个精神病医院中辗转,但是神奇的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居然从精神分裂症的病痛中苏醒过来,变得几乎像是正常人了。
在诺奖颁奖仪式上也是表现得非常得体。
这简直是精神分裂症治疗历史上的奇迹。
另一个精神病患者是著名科学家牛顿,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50岁和51岁之间,牛顿有过精神失常的经历。
对于牛顿的精神崩溃原因,有很多解释,第一是工作过度,导致用脑过度,牛顿经常是通宵达旦工作的。
第二是他母亲的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第三是当时倾注了牛顿大量心血的《光学》和《化学》两本书的手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付之一炬,牛顿遭受了沉重精神打击,这导致了精神病的发作。
参考:
很多名人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
很多人会误解哥哥的抑郁症是由于感情问题,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原因吧,但还是希望更多人了解真相,而不是简单被媒体误导。
2、精神分裂梵高当我们在欣赏梵高精美的画作时怎么会想到他是一名严重的精神分裂患者,他1890年在法国一家精神病医院自杀身亡。
他著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患病严重的后两年完成的,例如他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是于1888年创作完成的。
之前看到过一个故事讲梵高后期精神分裂的严重情况,梵高在阿尔的一家妓院认识了一个16岁的妓女拉歇尔,拉歇尔开玩笑对梵高说没钱就把耳朵割下来送给她,梵高真的把耳朵割了下来包好送给了她。
3、孤独症牛顿牛顿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非常非常大,但是除了这些瞩目的成就外,他是一名严重的孤独症患者。
他几乎不言谈,乱发脾气,没有几个朋友,在开讲座的的时候,没有人来,他可以对着空教室自言自语,在他50岁的时候,严重的抑郁症和妄想症造成他严重的精神衰竭。
除了这些还有恐惧症,人格障碍症等等,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了解一下。
参考:
牛顿,爱因斯坦,拿破仑,成吉思汗,梵高,贝多芬,克尔凯郭尔,林肯,荣格,拜伦,三毛,谢尔盖.叶赛宁,普希金,戈登,雨果,顾城,弗洛伊德,狄更斯,海明威,柴可夫斯基,高尔基,蒙克,马丁,毕加索~
参考:
这话的顺序应该是,历史上有哪些精神病人有名。
世界本来就是疯人院,有条件疯狂跟没条件疯狂。
有条件接受专业治疗跟没条件接受专业治疗,有条件被人盯着,跟没条件被人盯着的区别。
政党政客 宗教信仰人士 科学家 艺术家 演艺界 ~名人的缺陷 错误容易被放大。
因为大部分人因自身问题,看不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崇高优良的人格魅力,专业技能等,只有被少部分优秀的人接受并推崇。
自己找答案去吧??
参考:
据统计艺术家得精神病的比例比较大,艺术家中又是作曲家的比例遥遥领先,众所周知的马勒,他从他的第四交响曲中,已经开始听出他精神状态的感觉了,也许是作曲真的需要极致才能创造出流芳百世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