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有没有可能被算错
有算错的,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同事的妈妈2015年办的退休,退休金是两千元,退休半年后碰到了同事,发现同事退休工资比她工资高五百元(她俩同年生,同年进厂,很巧),于是去找社保中心咨询,结果得到的回答是,电脑不会错。
我的同事听说后很生气,带着记者又去找社保中心讨说法,社保主任亲自查询,确实错了,随答应下个月按两千五百元发。
我同事不依不饶,问,少发的六个月共计三千元也得补,主任告诉他,三千元没法补,都缴国家了,记者说,如果发错了,少发的就应该补,否则会让人以为你们贪污了。
最后还是补了,怎么操作的,不清楚,当然都是记者的功劳,一般老百姓碰到这种事只能自认倒霉。
参考:
退休金当然有可能被算错,毕竟是人算的嘛。
这种情况,在社保部门真的也是见怪不怪了。
万一出错,认真道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说一个实例,一个朋友找我,她的一个工友和她是同一时期参加工作,同一实际缴纳保险,但是她养老金却差300多元,搞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
后来,找退休的朋友看了看,也没看出什么问题。
不过,他建议再把档案拿过来审一下。
结果把档案拿来以后,才发现视同缴费年限少算了五年。
这也不是工作人员故意而为,应当是手误打错的。
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层层的领导审批,养老金从退休当月开始更正。
最终朋友和她的工友养老金只差13元。
有人说电脑系统还会出错吗?
主要还是由于输入电脑系统信息的是人,而不是电脑。
像银行,还经常出现存钱存错的情况,社保工作人员也不是神仙,肯定也会是出一些工作的疏漏。
但是,大家放心处理的原则始终是,只要是社保部门的错误,肯定会以纠正,不会让大家吃亏的。
相对而言,为了减少错误,社保系统也设了层层的权限。
比如说现在社保出错的概率越来越低了,每一个月的社保交费,都是直接跟税务扣缴的社会保险费挂钩,不经人工出错的概率就少的多。
社保现在通过电子系统直接扣缴费的部分出错的概率极低,但是也不能保证不会出错,一些系统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一开始是自己办理了灵活就业缴费,后来他又在手机上操作,结果出现了重复扣缴费的情况。
一个月的社保,扣了四次,退回来三次,剩下一次居然还没交上费,停保了。
一直折腾了大半年,才将有关重复扣费的钱退回去,欠缴的社保费缴纳上。
目前仍然存在出错的可能,主要还是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问题。
按照规定,国有企业固定职工、知青上山下乡时间、复退军人的当兵入伍服役时间、原机关事业单位的连续工龄,一旦有关信息录入失误,确实会容易产生误差。
另外,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由于职务级别等因素,在档案中记载不详或者当地待遇落实不准确,也会容易出现退休待遇出错。
不过,有关退休待遇审核的工作人员确实也非常累的。
工作量大,而且审核养老金是需要动脑筋的。
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认真观察个人的退休待遇审批表,自己计算一下退休待遇有没有误差。
如果没有误差就不要去找了,毕竟对每一个人都要解释清楚养老金怎么算,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参考:
一般不会算错,计算公式是死额的,那就是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上年全省职工的社平工资+当地职工的社平工资除以二,再就是缴额度,这几项乘以一个系数加起来就得出每个人养老金的实际数额。
但真的确实还有算错的,我的一个同事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同事当时也搞不清复杂的计算公式,但他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行式有比式。
和他同一天进厂,同一批退休的另一个同事算出来的养老金比他多二百多,经找社保部门交涉,结果还真是给他算错了,原因是他的视同缴费年限没有给他算上,由于他发现的早,没费什么周折,很简单只叫他等了两天就重新给他核算好了,比别晚拿了两天养老金而已。
所有即将退休的人,自己的事自己得操心,首先要弄明白当地的养老金核算依据,自己的缴费年限,当地的社平工资等这些数据,要知道,电脑计算一般很少出错,但操作电脑的工作人员,可能某一个时间段注意力不集中,少给你算上一项也不奇怪,但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又没有可对比的,马马虎虎过去了,日子一长,吃亏的是你自己,这种事发生率很低,比方说只有百分之一,而那个“一”偏偏是你这个倒霉蛋怎么办?
记住,你不去找人家,人家是决不会找你的。
参考:
这个一般不会错,但也有及个别的。
我就是及个别中的一个。
我是从江西国企改革下岗人员,下岗后到江苏工作并参加了养老保险,2020年7月退休,按社保局要求调取江西个人档案和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函,九月领取养老金,工龄28年3个月,养老金1613.4元,当时我就感觉太少了,后找人社局要求待遇重算,他们找出很多理由,不认可我江西的视同缴费,没办法我打12345热线电话才同意跟我重算,结果算得1834.9元。
个人感觉还是不对,春节后又去找他们,又重新算得2004.1元。
也许是我有二个省的社保,就存在社保局计算上有出入,所以说养老金计算有时也有计算不准。
特别提醒有二地或多地参保人员注意,退休时档案要全并且要有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函,否则社保局是不认你视同缴费的。
参考:
如果现在还能把退休金算错,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也不是小问题,一分不少补发还应该追责、这样百姓才能放心!
参考:
有这种可能性,我身边就有算错的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是部队转业的,他是正团级转业ì的,在地方可以享受副县待遇(副处级),但在单位安排的职务是副科级,退休时就按科级退的,许多年后才和同时退休的人对比工资,同样级别别人比他高不少,发现后补回了少发的工资。
还有的在法院工作,法官是副处级待遇,但社保的不知道,就以科级论处,不过最后也找回来了。
这些也仅是级别搞错了,社保缴费基数也是有错的,一般人都会觉得不会错,很少去比对这些,但退休后直接影响退休金,找起来还挺麻烦。
计算是电脑,但信息输入是人,遇到马虎的,填错是有可能的,更何况人力资源管工资的对政策的理解也影响大家的收入,只是大家觉得一般不会错,概率低而已。
参考:
养老金很可能会算错,虽然养老金的公式是定死的,但以往的工资数据是需要录入的,特别是计算机数据库使用之前,都是手工账,人工录取难保不发生错误,因此,建议社保部门在12333APP加一个个人养老金计算与查询,实时更新,出现问题还能及时发现。
参考:
算对算错根本不知道,同样的职称,同样的工作年限,同样的退休时间,拿的工资都不一样,所以鬼知道退休金会不会算错
参考:
退休金有没有可能被算错?
其实算错养老金这是难免的,虽然我们的养老金都是由电脑计算的,但数据是要人工输入电脑的,所以出错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虽然在计算每个人的养老金时,社保部门有一套完整的复核机制,尽量减少错误,但最终还是有错的时候。
对于养老金算错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也是我亲身经历了的。
当然我养老金算错,其实不是出在计算错误,而是出在少算了一年的视同缴费年限。
我刚办理退休时,就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可能有错,因为比我工龄短的人和我养老金差不多,有一个和我工龄一样的人,每月养老金也比我高了将近200元,虽然怀疑,但是我也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是感觉有错,当时我怀疑错误最大的地方,可能是过渡性养老金。
由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和社保局退休审批科的科长关系比较熟悉,于是我写了一张关于复核养老金的申请交给区社保局的那位科长。
当时我也没有在意究竟行不行,毕竟自己没有准确的把握认为一定错了。
结果那位科长对我的复核申请倒是比较重视,将我的个人档案调出来认真查看了一翻。
对于以前的计算结果认真复核了一遍,认为计算结果没有错。
但他们在翻看我的个人档案时,认为我的视同缴费年限少计算了一年。
由于我在读大学之前有三年的军龄,当时这三年的军龄是计算了视同缴费年限的,我参军之前有一年的民办教师工龄,问题就是这一年的民办教师的工龄算不是视同缴费。
在办理退休时,当时去社保部门,人社部门以及重庆市的人社部门、社保部门审核都认为不应该计算视同缴费年限,其理由是按照国家教委教计字(1986)179号,即国家教委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认定的复函规定精神,民办教师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或是经过各级各类学校毕业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其最后一次从事民办教师的工龄要计算为连续工龄。
当时审核时,人社部门认为我从事民办教师以后是直接去参军入伍,参加入伍回来以后虽然是上的师范大学,毕业以后也是直接从事教育工作,这种情况是不能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的。
但是我的档案中,有当时我原工作单位的县人事局出具工龄认定的文件,认定我当民办教师的工龄要认定为国家连续工龄,并为我计发了工龄工资。
当时在审核时人社部门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只好签字确认。
但在这次养老金复核中,看到档案以后,又认为我这一年民办教师工龄应该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其理由是有当时我工作地人事局的认定文件,同时从国家教委教计字(1986)179号文件的规定来看,我后来是从事了教育工作的,他们认为我原单位人事局的认定是正确的,于是为我恢复了当民办教师这一年的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为此还召开局长办公会决定,承认这一年的视同缴费年限。
多了一年的缴费年限,相当于每月增加了养老金99元多一点,而且是从我办理退休时补发,大概一次性补发了3800多元。
这大概就是我申请养老金复核以后的意外收获,虽然每月增加99元不是很多,但这是要领一辈子的事情,而且多了一年的缴费年限,今后养老金调整等各方面都会有优势。
今年清明节,我陪老婆回老家,由于我老婆是在2010年在老家办理的退休,为了补缴医疗保险需要去社保局打印养老金核定通知书。
由于这几年一直在写社保专题,于是习惯性地帮我老婆对照核定单上的数据,重新计算了一下老婆的养老金。
通过每项数据计算以后,我发现我老婆基础养老金部分少计算了27.97元,而过渡性养老金则多算了162元。
本来我应该去找社保局的,最后也就不去找了。
综上所述,从我的亲身经历和老婆的养老金计算结果来看,养老金计算出现错误是在所年免的,如果怀疑自己的养老金有计算错误,可以向社保部门申请复核。
参考:
完全有可能。
银行自动取款机有时都会多吐出钱何况其他呢?
如果你对养老金有疑问,可以去当地社保局申请复查。
参考:
这退休金谁敢给算错了,它的胆子也贼大啦!这要是能给多算了点还凑合着,要是算少了,那还不得跟它们“玩命”。
[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