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进化论来说人类进化过程中尾巴为什么消失了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先说一下本人的看法,我认为人类的尾巴是进化的过程中消失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人类的进化关于人类的进化,向来充满了争议,因为在现在发现的化石中,并没有人类每个阶段的化石,也就是说,没有发现在人类进化中起到关键的化石被发现。
这一度成为了许多人怀疑进化说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谜团终将会揭开,现在的许多看似有道理的说法也可能会被推翻。
但是在没有出现更合理的解释前,进化论依然是物种起源和发展的一个具有科学性的立论。
从进化论上的角度看,人类是由古猿类进化而来的,而古猿类再往上就是由古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根据现在发现的化石推断,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出现在距今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初期,也就是说在恐龙灭绝之后,古灵长类动物就已经粉墨登场了。
这种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现在所有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从化石看,这种早期的灵长类动物的眼睛结构还是位于面部两侧的,而不是像现在的灵长类动物那样,眼睛是朝前的,而且根据骨骼的结构,科学家推断,它并不像现在的灵长类动物一样那么的擅长跳跃。
但是,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用猿类到人类的过程简单的来说,从表面上看就是行走姿势的变化以及形态的变化。
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猿进化成为了人。
按照这个理论看,尾巴的退化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
01 尾巴的作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动物都有尾巴,比如牛、松鼠、豹子、蝎子等等。
那么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一下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牛的尾巴是用来驱赶蚊虫以及保护肛门的,松鼠的尾巴除了能够帮助它在树上保持平衡外,还能从高处跳下落地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豹子的尾巴主要是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蝎子的尾巴主要是作为防御和攻击的武器。
那么,我们再看会人,人站立行走后,发达的小脑起到了很好的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站来起来后,解放了前肢,前肢除了会在人倒地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外,还能抓握物体用来防御和攻击。
因此,尾巴对于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鸡肋了。
02 返祖现象在当下,仍然有极少数的人出生之后在脊椎的尾端会有尾巴状的凸起,在科学界被称为“返祖现象”,也就是说,在人类的祖先确实是有尾巴的,只是后来随着人的进化,尾巴作用越来越小,最终退化了而已。
(出生就有“尾巴”的小孩)人类的尾巴是在慢慢进化中消失的,还是突然消失的?
这是一个现在为止没有答案的问题,虽然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是由最早的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不同年代灵长类动物尾巴退化的化石标本。
所以,我们也就无从判断尾巴的消失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突然的事情。
在我看来,任何生物的进化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生物的某一特征也不是瞬间就可以消失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随着不同时期化石的发现,相信这个谜团会解开的。
总结由于现在对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并不是很完整,有许多时期都有断层,所以对于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也是相对不完整的。
在我看来,人类的尾巴消失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有的。
参考:
谢友!原创思想,这可能人类是智慧性生物的缘故,而就有着各方面的敏感性的器官感应性了,在自然环境生活之中,由于是不需用尾巴的这种辅助性功能了,反而觉得尾巴是一种负累感的是多余的了,因此人类的尾巴就自然性的好象是有着智能性似的而渐渐的失去了生机而退化了。
但不是突然性的退化了,而是随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性的逐渐进化,才使到尾巴逐渐的退化而逐渐的消失的了。
但不知是不是这样的认为,而下面就交给砖家们继续的讨论吧!
参考: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人类的进化史发现,人类在3.5亿年间,两次丢失了自己的尾巴。
第一次失去尾巴第一次丢弃自己的尾巴,是在3.5亿年前。
我们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这是因为当时地球上没有大气层,生命无法在陆地上诞生,而海洋可以隔绝紫外线,生物能够在这里生存。
正是因为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所以人类的远古祖先可能是鱼类。
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种远古有颌鱼类,这种鱼类是陆生生物的祖先,通过这些鱼类的化石发现,它们同时具有尾巴和尾鳍。
(蓝色的是尾鳍,红色是尾巴)研究发现,陆生动物的祖先在演化过程中,保留了尾巴,而逐渐失去了尾鳍。
鱼类则刚好相反,它们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尾巴,而保留了柔软的尾鳍。
我们人类的远古祖先从水中走向陆地的时候,失去了尾鳍,这是人类第一次失去自己的尾巴。
多说一句,虽然鲸鱼也有尾巴,但它们在演化过程中,先失去了尾鳍,保留了尾巴,然后尾巴又分化成了尾鳍。
第二次失去尾巴第二次失去尾巴是人类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而舍弃了含有骨骼的尾巴。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远古祖先生活在树上,并且依靠四肢行走,需要用尾巴保持身体平衡和在树上生存。
此时的尾巴对人类非常重要,失去尾巴的将无法生存。
但随着地球气候变迁,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树木逐渐减少,它们不得不下地行走。
下地行走之后的类人猿并没有像其他生物一样采取四肢行走的方式,而是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功能。
关于它们为什么能演化出直立行走,其实目前所有的解释都是马后炮,比如:直立行走更节省能量;
直立行走能瞭望地更远,方便逃生;
直立行走方便人们抱孩子等。
真正的原因就是人类无意间演化出了直立行走基因,而这种基因有助于人类生存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人类直立行走之后,身体的许多功能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而发生了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人类的枕骨大孔,四肢行走动物的枕骨大孔都位于头部的后侧,但是人类的枕骨大孔刚好位于头部的正下方。
这使得人类的重心可以保持在两腿之间,不用尾巴也能保持平衡,而尾巴的存在又比较耗费能量,所以此时尾巴不仅不会帮助人类生存,反而稍显累赘,于是在演化过程中逐渐淘汰了。
这也是人类第二次失去尾巴。
人类的尾巴虽然人类没有尾巴,但是人类依然保留了尾巴的痕迹。
在胚胎时期,也就是在子宫发育30天左右,人类仍会长出尾巴,但尾巴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发育成真正的尾巴,而是在出生前就被婴儿的身体重新吸收。
偶尔,也有一些婴儿会出现返祖现象,长出一条真正的尾巴,不过现在医学非常进步,很多会选择在出生不久切除,而且切除之后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虽然人类丢失了两次尾巴,但想要彻底消除它的存在是非常困难的,人类为了阻止尾巴的长出,把尾巴的痕迹藏匿在了身体内部,在X光中,脊椎末端已经退化的尾椎骨就是证明。
人类的演化尾巴并不是人类失去的唯一一个身体部位,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还失去了体毛、肠道也缩短了。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人类需要体毛隐藏自己的行踪,还需要皮毛保暖,但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毛成为了人类的负担,于是体毛逐渐退化,成为了现在的人类,有时科学家们也把人类称之为“裸猿”。
肠道也是如此,最开始人类是食草动物,但随着人类摄入的肉类变多,人类不需要较长的肠道来消化食物,久而久之人类的肠道缩短。
总结生物的进化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结构,以便更加适应环境。
无论是人类的尾巴,还是体毛、肠道缩短,本质上都是为了让人类生存地更好。
参考:
人类怎么和普通动物相比,这是不文明又不礼藐的论述,何时见过和听说人类有过尾巴,怎么和普通动物相比,人类从外星降临地球就是这样的,是外星神人安排来地球住的,你怎么给人添上尾巴,又退掉了,真是无稽之谈。
参考:
每个人都听说人类长尾巴的事情,发观这种情况科学上讲是返祖显象,医院里动手术切除就行了。
既然现代有长尾巴的人出生,说明人类的祖先在早是长尾巴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褪化消失了。
参考:
动物尾巴出现已经至少5亿年了,它们已经承担了所有可以想象的角色,比如壁虎用尾巴来储存脂肪,鸟类用尾巴在空中掌握飞行方向,响尾蛇用尾巴来恐吓掠食者。
但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尾巴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平衡。
然而,作为高等哺乳动物的人类,尾巴却消失了,准确的讲,是所有直立行走的猿类尾巴都消失了,比如大猩猩、猩猩、黑猩猩等。
因为直立行走时,所有负重都是向下灌注,即便一个人的头重达5公斤,重力方向也不会发生偏移,行动时身体稳定,已经不再需要尾巴调节,故而退化。
而四肢动物则不然,头部处在前方,头部向下的重力不直接作用于四肢,如果没有尾巴,行走时便不好掌握平衡,所以大部分动物的尾巴都没有退化。
还有科学证明,作为猿类近亲的猴子,既可以四肢行走,也可以直立行走,而幼年猴子直立行走时间越长,尾巴发育越缓慢,这也充分说明尾巴与身体平衡之间的关系。
另外,直立行走相比于四肢行走,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四条腿的动物每走一步都要注入能量,而两只腿利用重力,重力为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每走一步,重力就会把我们向前拉,所以走路时,我们消耗的能量比四肢行走少25%
可以想象,在千万年前的丛林,人类节省的每一丝能量都意味着生存和饥饿的区别,所以人类最终站在了生物链顶端。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古代灵长类祖先尾巴退化的痕迹,看看当前人类的脊椎,明显可以看到最后几块骨头是有部分融合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尾骨,也就是我们最终剩下的“尾巴”,但已经毫无作用,因为你已经不能摇动它了。
另外,所有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某个时间轴上都有尾巴,人类也不例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有4个周的时间存在尾巴,尤其在发育至第5周之时最为明显,也最容易看到,这便是尾巴退化的“返祖”证明。
此外,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婴儿出生时还会长着“尾巴”,不过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尾巴,而通常是肿瘤形成的,虽然属于脊柱生长物,但完全没有骨骼,而完全由脂肪和身体组织构成的软管。
这些类型的尾巴属于生理缺陷,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手术切除尾巴,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最新的研究表明,我们早期祖先尾巴不仅退化了一次,而是两次,最开始是肉质尾巴,而肉质尾巴最早可以追溯到脊椎动物的祖先--有颌鱼类。
有科学家分析了3.5亿年前有颌鱼类幼体的化石,发现其尾巴与现代鱼类的尾鳍不同,并非是“鳍状”,而是与身体一样的肉质,只不过向后延伸为长条状,后来为了增加在水中游动的灵活性,才最终进化为尾鳍。
而鱼类走向陆地后,又再一次将尾鳍进化为骨头状的尾巴,这就是说人类尾巴经历过两次退化,肉状--尾鳍--骨头尾巴,这也间接证明人类尾巴不是突然消失的,而是随着四肢行走---直立行走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欢迎点击
参考:
人类直立行走根本没有尾巴!人类来至x星是泊来品!
参考:
其实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不严谨的。
人类进化的过程本来就是没有尾巴的,有尾巴的也不可能是人类。
人类一出现就没有尾巴,没有尾巴又哪来的“消失”呢?
或许问题应该这么问:地球生物从低级进化到高级生命时,尾巴是如何消失的?
突然消失的还是逐渐消失的。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是逐渐消失的。
进化论的定义已经说明了这点。
什么是进化?
通俗来讲,就是基因突变不断的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了进化,而大自然最终会选择更适应环境的进化,不适应环境的会被淘汰(当然被淘汰的也谈不上进化。
)!说白了,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人类是由灵长类物种进化来的,而灵长类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是我们人类,还有其他分支,比如猿,猩猩等,它们也是没有尾巴的。
灵长类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尾巴为什么会消失呢?
这与环境有关,为了更好地适应直立行走,必须舍弃还有骨骼的尾巴,这是基因突变加上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上,更严谨地来讲,人类的尾巴并没有消失。
我们都知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在一个月大小时,尾巴是一直存在的。
但不会发育成真正的尾巴,会被婴儿的身体慢慢吸收。
参考:
关于进化论一直都有很强的争议,所以只有不尽的探讨!因为缺乏很多中间过渡生物的化石证据,所以进化论饱受争议。
但我认为进化论是成立的。
最起码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变异是突然的不可控的,自然选择是一定的。
其他的神学,外星人干预学都只不过是想象相比于进化论更加缺乏证据。
我个人观点是,人的尾巴是逐渐退化没得。
数百万年前非洲古猿走出非洲一步步进化,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从四肢差不多等长到现在的腿远长于胳膊,从蛮力到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体毛到现代人的衣物。
这都是进化。
动物的尾巴多是驱赶蚊蝇,或者是攀援。
人类自从解放双手尾巴的意义就失去了,所以尾巴是逐渐没得。
参考:
看了几种回答,都不到位。
目前认为人类远祖是古猿,古猿最早出现在3500万年前,而它们就已经没有尾巴。
由古猿演化来的人类,本身就没有尾巴,所以不存在尾巴消失的问题。
尾巴消失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若是问到原因,那就是最宽泛的回答:适应性和自然选择。
动物长尾巴有用,但是尾巴不因有用而存在,所以不是猿来到地面后因为尾巴的作用丧失而消失,这仍是较为落后的“用进废退”的观念。
生物的演化基于基因库的变化,由于猿这样的动物基因复杂,少数也有万把个基因,而尾巴或许涉及到多基因,因此尾巴的消失就是基因的持续突变,在基因持续突变的过程中种群中的个体还不断地发生基因交流,最终某些因素导致不长尾巴的猿成为种群的主体,借着继续的繁衍遗传,所有的猿都不再有尾巴。
这种尾巴消失的过程是逐渐消失的,生物的某一性状总是多样的,尾巴这样涉及多个基因的性状的改变就也很难,有毛无毛、略长略短、略粗略细都相当于不同性状,若要发生统一的改变就需要很长的历程,这个历程就是相关基因事件在整个种群中的遗传扩散,无疑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事件可能发生在3000万到4000万年前,基于解剖学、系统发生学等学科,目前倾向于认为人类祖先是某一种古猿,而如今在全世界发现的多种古猿都是没有尾巴的,和如今的人类一样。
不过古猿仍居住在树上,上臂比较长,它们在尾巴消失后适应了无尾巴的树上生活方式。
猴子们在树上活动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利用尾巴,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也可以将自己挂在树枝上。
可是猿类却出现了臂行的方式,也就是两臂交替攀援树枝在树枝间游走,上臂相对比较长、骨骼肌肉发达,而且在粗壮的枝干上行走时可以不用上肢,只靠双下肢,只看上半身,猿已经有了直立行走的特征。
至于从树上下来,已经是近3000万年之后的事情了,路西少女就是三四百万年前的一种猿人类,她的下肢已经有了直立的特征,髋骨的形态结构适宜直立和爬行,还保存着一些攀援的习性,据分析她就是在往高处爬的时候失足掉下摔死,毫无意外地露西少女也没有尾巴。
迄今发现的所有猿人类全部没有尾巴。
在猿人类因为环境突变、种群的繁衍等原因导致种群内部竞争增加之后,其中一些古猿不得不来到地面上讨生活,如果尾巴缓慢地消失,因为地面生存上肢不需要再攀援,而猿类那种直立行走的方式并不适宜地面上快速的移动,在自然选择中越来越直立的猿人类成为主流,不过此时还有一些猿的特征没有摆脱。
当人类出现的时候又是300多万年之后了,期间经历了直立人、能人、智人等阶段,越来越适合地面活动,脊椎垂直于地面,髋骨面积缩小变得更紧凑倾角缩小,使得骨关节形成的大腿方向和地面垂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基因,是整个种群的基因促进着生物的演化,而不同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不同性状需要不同数量的基因控制,因此若要发生统一的变化,就只能是某一种基因事件在种群中经过多代的遗传成为整个种群的主流,然后才可能实现某一性状的统一。
参考:
在还未成为人类之前,人类的非人类祖先的尾巴在800万年前就已消失。
大型猿科灵长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都没有尾巴,而猴科的动物都还长着很长的尾巴。
生物的演化往远了说可以追溯到地球最初的生命,是它们的繁衍进化有了如今地球上多样性的生物,追溯到地球刚诞生时的原始单细胞生命,自然都是没有尾巴的,期间经历了向多细胞、复杂多细胞生命的演化,生命历经兴衰有了如今多样性的物种;
往近了说主要是找某种生物最亲的始祖,比如谈论人类进化的时候更多的 是从某种猿类祖先为开端,古猿迫不得已的地面生活导致周围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无数的偶然进化为现代人类。
而猴科的灵长类动物都还长着很长的尾巴,尾巴对于它们在树木间游荡十分重要,可以使它们在腾空的时候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方向。
不管是古猿还是现代的猿,全部没有尾巴,这大概和猿类更多的地面生活有关,体型庞大,智商更高(脑容量更大),不再需要靠灵巧躲避天敌,不过依旧保留了攀援的能力,它们的手足不像人类完全分工,上肢相对灵活,除了攀援还需要在地上爬时支撑身体,后肢主要支撑身体,但是后足也像爪子,也能握持和辅助攀援;
根据演化历史,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始祖,和猿类大约在800万年前就已经分化了,迈向了不同的演化历程,猿那时候就没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始祖那时也没有尾巴。
但就尾巴这一性状而言,尾巴应该是慢慢进化没的。
进化不是用尽废退,而是靠基因缓慢的突变,产生某一性状,这种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更多的好处,于是在生存竞争中性状被逐渐保存了下来。
但是起初大约只是种群中少数个体所具有的性状,因为有利相应的基因在种群中不断地扩散,于是整个种群中的个体慢慢都具有了相应的性状,这个过程的快慢和环境选择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工业时代,有一种被称为达尔文蛾的昆虫,本身的颜色多灰褐,因为工业时代英国伦敦大量地应用煤炭,导致伦敦的树木上覆盖着黑色的煤灰,这不利于蛾子隐藏自己,于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大约前后几十年,这种蛾子就更多的变黑色了,是因为环境选择压力比较强大,于是生物迅速地改变了性状;
相似的还有超级细菌的形成,是由于药物频繁大剂量的应用,导致其中天然的抗药菌被不断地选择,于是超级耐药菌形成了。
尾巴的丧失也是相应的道理,这个过程可能很快可能比较慢。
不过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整个过程都没有尾巴,早在猿类成为猿之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人类应该还保留着相应的基因,只是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现代偶有返祖长出尾巴的,但其实大多数是组织的异变,是软组织构成的类似尾巴的小揪揪,并不是真正含有骨头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