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不在比赛中发超级短球(刚刚过网就落到球台上)

这里先给超级短球作个界定:发过去的球过网落台,不但不出台,而且还往回旋转。
事实上发这种球在专业乒乓球运动员那里都不是事,很多业余爱好者也能发出这种回旋球。
但是比赛中这种超级短球却很少见。
为何这种球很少在比赛中见到?
俗话说:专业怕短,业余怕长。
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判断精准,反应迅速,你发的再短,他们都能应付自如。
这种超级短球,专业队的可以轻松摆短过去过渡一板,甚至还可以采用反手拧拉或者正手挑打技术回击来球。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超级短球,过网就落到球台上,这种球旋转一般都不会太强,没有旋转和好的落点,球的威胁性大打折扣。
很多情况下,为了可以追求短,向前和向上的力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球冒高,给对手抢攻机会,得不偿失。
如何提高发球的质量?
好的发球一定是充满迷惑性的,说白了,用同样的手法发出性质截然不同的旋转,再配合上变化多端的落点,这才是发球高手。
在专业运动员那里,一旦看清了你的发球旋转,发的再转意义也不大,反倒是配合上转不转发球,很容易给自己创造发球抢攻机会,这方面,直拍大师马琳的发球堪称一绝。
一般来说,发球可以考虑多发正手偏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有点追身球的感觉,容易顶住对方降低回球质量,或者在正手短位置上多做文章,这个位置受球台限制,很别扭!咱们熟知的小胖樊振东的正手短被对方抓的太有针对性了,即使拧拉也要上两步拧拉,拧拉晚了还要迅速撤回去。
最后,第六人想说,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控制的技术,在发球环节多去思考:如何发出旋转(转不转),发好落点(长短),发好角度(左右),如何压低弧线(高低),如何配合发球抢攻。
相信我,你的发球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当然,上手多练是前提!

参考:
前国乒总教练刘国梁在有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说到,在高水平的乒乓球对抗中,不是你把球打舒服了就可以,而是要想着怎么把对手打别扭才有机会赢。
发球这个环节,是乒乓球比赛中唯一不受对手回球影响的环节,所以高水平的运动员,都会尽可能的在发球上下功夫,最好的情况下是让对手直接失误,自己得分,最不济也不能让对手直接抢攻,所以发球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对手。
但是,所说的超级短球,那种刚刚落到球台上的球,并不能很有效的限制住对手。
原因很简单,台内球之所以难处理,是因为球台的存在,让施展动作的空间变小了,什么落点的发球最难处理呢?
第一个就是落点在球台中间的球,因为乒乓球台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的手臂长短也有限,所以球台中间的落点人的手臂恰好是难以伸展的位置,而第二个落点就是半出台球,因为将要出台而不出台,加大了判断的难度,是否能够抢拉,对于高水平选手而言也不足有十足的把握。
与所说的近网短球相反,长球往往在高水平的对抗中也不多见,因为长球的落点在底线,高水平选手往往预判都很准,后撤的动作也很快,长球恰恰是给了他们转腰撤步,狠狠发力进攻的机会。
所以我们才看到世界大赛上,长球往往作为偷袭和调节比赛节奏之用。
所说的球,刚刚过网就直接下落,距离对手正好是可以完全的伸出手臂发力的距离,并且任何的发球,都会产生弧线,因为离网近,所以高点期也更容易被抓到,很可能你发出的是强有力下旋球,就被对手扑上前来挑打得分了。

参考:
说的这个问题,在平常不管是业余还是专业训练课下,都会去尝试玩儿一玩儿,但是极少在实践中有过。
1、首先对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可根据对方发球的第一跳预判到旋转和第二跳的落点,这种过网就往回落的下旋球或者侧下旋球,来球时的速度本来就很慢,再加上预判,很容易接过去。
如果是赛场上,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步伐不会慢,导致这个发球很容易给对方造成机会。
2、在平常的发球训练中,追求旋转、落点、速度,但不会刻意去练这种发球。
就像不管主要训练两面大路球、摆速、台内短球,都不会刻意去训练擦网和擦边球。
业余的有见过,专门练擦网和擦边,但专业里绝对不会有。
因为练这种球,给运动员的回报率太低太低,远不如练基本功来的实在。
如1所说,一个正常发育的,身高超过160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是很容易接过来的。
加上这个发球的成功率低下,所以去练它的结果,并不会给你带来显著的得分效果。
就算你主练擦网擦边,运动员一个球从发球到结束的过程中,擦网会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甚至会给对方造成机会。
擦边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加上你并不是百分百的成功,所以这场比赛的结果,不见得因为你练这个而有太大的变化。
我看有的回答下面回复“因为你发的球还不够低,如果比拍面低,就可以了”这样的话。
我只能告诉你,不存在上个星期刚经历过的比赛,有一个球印象非常深刻,对方接发球摆短的时候擦了一个死网(不给对方救球的机会)球是这样的:本身就是下旋球,擦网后在我方球台的网根处弹了一下之后,回落对方球台。
这个球就像那个回复所说的,无解。
连扔拍子抢救都没机会。
但前提是擦网 擦网 擦网 发球擦网就重发了
参考:
“开球网”作答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需要了解一点物理学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乒乓球要把球发过网,必须给予球一定的力,这个力可以给球一定的速度。
那么球如果要落在对方的球台上,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球必须越过球网。
那么球越过球网所需要的最小动能,那就能造成一个最短的球,让对手不好接。
但很遗憾,一般来说这个最小动能都可以让球往前走一段距离,除非... ... 是的,关键的关键就在这里,除非这个动能包含的速度只有很小一部分向前,大部分是向下,这就能解决“最短距离”的问题。
已经有不少业余爱好者、专业选手能够发出超级短的回旋球,落到对方球台之后,不往前走,反而往后走。
不过最终还是很遗憾,这种球在国际比赛用处也不大,因为向前的速度小了,但还要保证过网,则向上的速度肯定就大了,于是球的弧线会很高,专业运动员完全有时间跑到球台中间来拍。
(下图黄建疆老师,就擅长发一个回旋球,到了对方球台反而往回走)综上所述,这种球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业余爱好者之间玩玩还可以,国际比赛上没啥前途的。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您的点赞和
这在业余爱好者中容易做到,但在职业运动员中则很难实现。
1. 职业运动员对比赛的准备充分,对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到位。
我们经常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双方教练/运动员用摄像机录制比赛视频。
在赛后采访环节,也经常听到运动员谈及赛前准备会、困难应对等话题。
这样的前期工作,能够保证双方对彼此发球的能力特别是落点有一定的预期。
2. 职业运动员比赛更为专注,判断更快。
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在有预期的情况下,职业运动员对接发球落点、速度和旋转的判断近乎是本能的。
经常是发球方刚刚触球,接发球方已经启动并准备好迎击来球。
3. 职业运动员运动能力更强,步法运用更科学。
经过长期专业训练,职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更强,反应更快。
而针对性的步法训练(这一点韩国运动员特别注重),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到合理击球位置。
4. 职业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而且技战术与球台站位存在互补性。
小球时代,对运动员的身高、力量等要求相对较低,刘国梁、刘国正身高均为168厘米左右。
但马琳、王励勤之后,由于大球、无机胶水、新材料球等改革,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国家队男运动员几乎都在170厘米
这是一种整体趋势。
小个子球员一般以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球为主,比如现在日、韩的新生代球员,因而站位较靠近球台,非常注意近网短球的保护;
高个子球员一般以弧圈球结合快攻为主,比如大部分欧洲球员,虽然站位较远离球台,但身高臂长的优势也足以应对近网短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运动员对全球台的保护性很强,甚至王皓时代提出360度无死角进攻的概念,超级短球基本构不成威胁,更无法克敌制胜。
同时,超级短球对发球方的要求很高,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1. 失误可能性增加。
经过针对性训练,职业运动员能够发出超级短球。
但这种9级木匠才能干好的精细活需要绝佳的手感和控制力,难度比如会增加发球失误的可能性。
尤其是关键时刻,比如决胜局比分胶着的情况下,随着体能下降,压力和紧张很可能导致动作变形,发球直接下网或者冒高被接发球方抓住机会台内挑打。
2. 质量不高,无法为发球方赢得优势。
超级短球更多追求的是“短”,这很可能影响发球过程中的充分发力,以牺牲旋转为代价。
而我们都知道,旋转强弱是发球质量最重要决定因素。
3. 容易被接发球方牵制,丧失主动权。
对于近网短球,接发球方的处理方法较多而且多变。
如果不能挑打的话,回摆非常容易,然后等发球方下一板回球出台首先上手进攻;
还可以劈长控制好落点,故意让发球方首先上手,然后提前准备打回头。
无论怎么处理,接发球方都抢得了先机。
综上所述,超级短球容易费力不讨好,因而不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主体发球技术。
而是和急长球一样属于辅助技术,主要作为偷袭和控制对手的变化使用。

参考:
原因很简单,这种发球自身存在很大的技术缺陷,本质上就是赌博,而在专业比赛中,赌赢的几率是非常小。
理论上说,近台超级短球有它的优势,由于球路过短,对方反应时间短,把手升伸直了接球容易出现技术变形,导致回球质量不高,甚至直接失误,所以很多业余高手都喜欢使用这种发球,并且效果不错。
但专业运动员经过常年累月的训练和比赛,大脑和肌肉早已有了记忆,他们的预判能力和反应速度远非业余高手可比,超短发球的优势基本上不会有效果。
相对于超短发球的优势而言,它的缺点却更为致命。
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球的受力必须要有一个释放点,要想不让球往前走,那么就只能向侧面或上方(回旋)释放受力。
如果发侧旋的话,那么球的运行速度会非常非常的缓慢,也就失去了超短发球自身的意义。
(王涛曾经在湖南卫视的节目中演示过)如果发回旋的话,那么球的弹起高度就难以控制了,不高于球网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今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挑打和反手拧拉技术基本都已经完善,和他们交手,如果网前小球的弹起高度高于球网,和自杀又有什么区别?
(图中马琳的超短发球质量已经很高,但是对于许昕这样的直板高手来说,一拍挑打基本完事,马琳根本来不及去判断回球的路线)所以在高水平专业比赛中,超短发球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在球的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比如说丁宁的砍式发球和刘诗雯近期采用的高抛长台冲球,往往更能加大对手的接球难度。
至于超短发球,业余选手当做爱好玩完就可以了。

参考:
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如果在比赛中,一味发超级短球必输。
乒乓球发球不但是乒乓球的一项专门技术,同时乒乓球发球又是一项专门战术。
如果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只使用发超级短球的一项技术,那他在比赛中必输无疑。
发超级短球的失误率高,威胁性小,得不偿失。
首先说发这种刚一落网就落台的超级短球,由于太过追求“短″,很容易造成不过网的失误。
专业比赛一局发球失误超过2个,那是极为可怕的。
另外,发超级短球时必不敢也不能发力,这样的球即不可能很转也不会有速度,因而给对方的威胁性也必定极小。
在比赛中没有威胁性的发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发超级短球时,对方回球必短,发球者也无法开展有效的进攻。
我们即使成功的发了超级短球,对方由于无法进攻,只能釆用摆短接法回球。
我们对于对方回过来的一个摆短球,我方也没有办法起拍进攻,只好继续摆短回球。
这样双方进入斗小球模式,只能等待一方出现失误后,另一方抓住机会起板进攻。
这一攻,基本就会得分,而得分的机会则是双方均等的。
发超级短球,无法发挥战术组合优势。
现在发球抢攻是一种成功的乒乓球战术,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球友,都在打乒乓球中广泛的使用着这一战术。
我们不难想象,发超级短球的落点在近网20公分以内,对方被迫摆短。
我们对回过来的摆短球,也是无法开展进攻,发球抢攻战术就无法使用了。
而在乒乓球比赛中频繁改变发球方法,上、下旋与左右侧旋的不断变换,长短球与快慢球的交替使用,更让对方十分小心谨慎,心理压力远比只发一、两种发球大的多。
综上所述,虽然专业乒乓球运动员都掌握着发超级短球的技术,但是发超级短球时不能发力,发出去的球即不会太转速度也慢,给对方的威胁性必然很小。
同时发超级短球也无法使用发球抢攻战术,发球方不会获得任何比赛优势。
发超级短球在比赛中得不偿失,所以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很少在比赛中使用这一技术。
感谢您的阅读、评论和点赞。

参考:
乒乓球发展到现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所以我们民众所使用的一些技术对他们来说并不一定能使用。
你所说的这个技术我在视频中见过刘国梁再给许昕教技术动作和要领。
不难看出,成功率很低,最主要是这个球要出其不意,需要一个极其刁钻的落点。
现在运动员水平很高,像这种缺力量的近网球注意力集中的话一个挑打就可以化解。
我们平时自己打时你会发现一些好手能够轻松调动对手,很容易拿下比赛,但职业比赛却看不到,就是因为对职业运动员来说,一个高质量的球必须有力量,旋转,角度三者共同组成,如果有一个不达标他的质量就不能算高,他就很容易被回击。
简单点来说,你的击球质量不高,那么对手就很容易打出一个高质量的球,你的击球质量高了,对手就会疲于奔命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乒乓球一直在开发新技术,就是为了让运动员更容易上手,发起进攻。

参考:
你发球,发完后手势要有一个回位的过程,这时人家已经在接发球了,留给你反应的时间比中台就少了。
加上发短球技术要求很高,球不能过高,也很难会有大的旋转速度,球速相对又慢。
这样很容易被对手各种扑各种封球做各种动作。
把球发过去,要有速度,又要有转速,还要讲究落点,只要不给人家第一板就有抽你的机会就是及格的,除非一个冷不丁的长台快球。
你看羽毛球单打,很少有人会发短球,就算发了也是靠假动作偷袭一下。
总的说就是发短球容易丧失发球权优势
参考:
偶尔发几个落地滚的小球是可以的,因其具有相对的突然性,成功的把握会比较大。
不过要从始至终都发这样的小球就不必要了。
一是失去突然性会降低发球的成功率,二是接发球技术的提高会影响发球者技术的发挥,使发出的“落地滚”质量无法确保,三是平时的训练模式和战时的赛场环境,都激励球员对常规技术的使用、提高和发挥,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放弃基础和常规而单一使用某项非常规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
我对这个问题看法是,超级短球偶尔发一下可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比赛中反复运用,对手就会摸透。
那么,对手摸透会怎样呢?
对手的接发球变化会很多(比如回一个超级短球,回一个反手球,),不利于发球方控制比赛,相当于交出了主动权。
以中国队员得水平,他们更愿意在发球环节就掌控比赛,把对打环节快速进入到自己最厉害得环节(弧圈球对攻)。
发个对手反手位的长侧旋球,逼迫对手拉起来,形成对攻。
这才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