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原的迎新街是“小香港”

太原人眼中的迎新街真没有什么\"小香港\"的美称,老太原看待迎新街就有三点,第一点是离市中心\"远\",很少去,有神秘感,因为集中了很多军工单位;第二点是迎新街是一个大的区域,不认为是一条街道。
很多老太原认为过了光社的坦克部队驻地再往北去,就快到迎新街的区域了。
谁把迎新街当成一条普通的街道,那就不算老太原了。
尽管地理位置不对,但住在市里的人很多就这样认为。
第三点,迎新街的人文化素质高,外省人多,说的都是有迎新街特色的太原普通话,反正老太原一听就知道是迎新街的人。
迎新街的各单位的子弟学习普遍学习好,像十中,二十六中等好学校里拔尖的学生大多是来自迎新街的孩子。
这些孩子特别团结,篮球,足球打的棒,上学由厂里派的大巴集体接送,车上写的什么新华化工厂,江阳化工厂,兴安化工厂,特别牛逼。
做为迎新街的人,也有几点深深的记忆:第一点,就是迎新街曾经是比较时尚的地方,看着太原市区总那么土气。
迎新街聚集了冶金部企业太钢和十三冶,有五机部所属的新华、兴安、江阳、卫东、化校等兵工厂和军工学校。
那时候去太原市交通不太方便,但这些单位的知识分子可是经常去北京的上级部委汇报工作,甚至出国,那一带的人见识远大于市区的人。
第二点,每个厂都有学校,医院,招待所,体育馆(场),电影院或俱乐部,群众性业余活动特别丰富,各种比赛常年不断,水平很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太原还在打争上游时候,迎新街的桥牌赛就已经如火如荼了,显然不在一个档次。
第三点,迎新街的生活水平高于太原市中心。
各大单位都有后勤部门,每逢节假日单位都要组织紧俏货源,分给本单位职工,要是双职工的话就更牛。
另外迎新街的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单位都是国家一五期间布下的重要棋子,这些人很多都吃不惯山西饭,想办法自己做自己喜欢的饭菜。
这些都是历史的回忆了,现在的迎新街已经逐步没落,军工企业转型不太成功,经济效益较差,居住水平一直没有改善;十三冶也早就倒闭了,太钢作为污染大户也不受人待见,这里成了远离市中心的一座孤岛。
下一步只能期待企业入园区,走军民融合的道路了,迎新街或许还有机会。

参考:
八九十年代,人们常会将一些比较富裕的县市区域比作“小香港”。
迎新街在太原的北部区域,属于较为繁华的一条街,以前也曾有人称之为“小香港”。
其实,迎新街与太原市其他较为繁华的街道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到时现在迎新街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迎新街位于尖草坪区,是太原北部紧邻新华化工厂的一条东西走向4车道的繁华街道。
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新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
迎新街可以说是这一区域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从周边来此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
尤其是迎新街周围,有太原工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的学校等多所学校。
2017年,尖草坪区将以产业升级为主导,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区,将重点发展迎新片区。
迎新片区是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片区域。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相信迎新街将会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
太原市迎新街位北城尖草坪区,上个世纪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
迎新街本就一条东西走向的四车道街道,但由于街道两旁聚集了这个区域的工厂单位医院学校和住宿区,直到现在周边繁华主街也只是迎新街一条,所以也泛指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些区域。
据我所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新街可是太原很繁华很红火的地界。
当年抓革命抓生产,国有企业工人阶级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而迎新街就齐聚五厂一校(新华、兴安、江阳、卫东、东方、化校),五厂中以兵工厂为主要,职工小则几千人大则过万人。
整个迎新街就是在当时三线建设时的一个产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以迎新街为中心的人口在80年代初就达到20万
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医院三家(三级甲等的太钢总医院、省国营新华医院、太原傅山医院)、电影院两个、邮局银行多处、公交六条线路(36、37、821、821支、15、15支)。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口主要以工人为主,在当年国营企业兴盛的时候,工人们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是很优越的,可以想象这片区域一到下班,成群结队的工人们走出厂区,道路两旁商店林立,工人们或买菜或下馆子自然是热闹无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期,迎新街的工厂单位也汇入到搞活经济的洪流中去,这里一定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传统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断踫撞交融,一派“小香港”的派头。
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太原求学后留下来的,那个时候国营企业都纷纷濒临倒闭破产,工人们被迫下岗走入社会自主择业创业,街道上到处是歌厅,迎新街从此没落。

参考:
我是在迎新街长大的。
虽然不大,但胜在五脏俱全。
而且附近的工厂职工,村民人数众多,生活方面需求量大,所以迎新街曾经很繁荣。
但是现在,因为工厂破产倒闭,居民交通方便等等的原因,迎新街不再像以前那么繁荣了。
尤其是最近修路的原因,基本成了孤岛,更别谈发展了!说小香港,也是曾经了!
参考:
建国初期,当时五机部依托当年阎锡山所建立的良好完善军工基础系统,把几乎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都建立在太原。
当年在太原,五机部所属企业就有十家之多,包括145,247,743,763,908,5405等。
这些工厂几乎都在太钢周边,形成了清晰的产业链条。
比如145和743做火炸药,763做炮弹,247做发射炮。
当时这些东西在太原几乎就可以装备成一支军队。
迎新街区域集中了50%的企业,包括国营908新华化工厂,国营5405东方机械厂,国营762江阳化工厂,国营245兴安厂等。
这些项目是国家“一五”时期150项重点建设项目,于是形成了迎新街片区。
至于说小香港就有点贬义了,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迎新街区域的开放程度,包括区域内消费的前卫,商品结构的前卫,歌厅舞厅的开放等。
所以,迎新街地理位置很特殊,是由于三线思维所致;
特定时间段的开放,是由于当时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迎新街落后是因为不符合当前形势所致。

参考:
我也在尖草坪住,平常也去迎新街,为什么说她是小香港,因为在八九十年代,迎新街,有兴安,太钢,江阳,好多单位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什么都有,吃住行都方便,因为人多,一到晚上更是灯红酒绿。
现在迎新街因为是老小区,路也不好,房子也旧。
时代变迁,小香港只能是回忆了。

参考:
在工人阶级必需领导一切的年代里,生活在迊新街的人们是最幸福的人。
在这个并不大的区域里,有著名的,标志性的《迎新俱乐部》,和《兴安体育埸》、《新华体育场》、《化校体育场》。

参考:
现在是小柬埔寨
参考:
迎新街二三十年来就没有跟上太原市发展的节奏,二三十年前是个好地方,现在只能呵呵了!
参考:
迎新街现在是孤岛,修路交通很不方便,希有关部门,多加重视,早日修好路,让市民出入方便。
小香港已是历史。

参考:
提到迎新街,老一辈太原人都印象深刻,当年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如今的大火长风亲贤,虽然定位有所不同。
迎新街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境内,泛指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片区域,该区域是尖草坪区主要城市建成区之一。
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新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
以迎新而名的街巷有迎新街、迎新路及派生街巷等。
上世纪中后期,迎新街工业基础雄厚,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职工宿舍群应运而生。
而迎新街就齐聚五厂一校(新华、兴安、江阳、卫东、东方、化校),五厂中以兵工厂为主要,职工小则几千人大则过万人。
整个迎新街就是在当时三线建设时的一个产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有支援工业建设,远道而来的苏联专家,更有五湖四海的工人阶级齐聚迎新街,一时间热闹不凡,成为了当时太原城最具人气、最有消费能力的区域,80年代初初,人口就以达到20万。
医院、学校、电影院、美食等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在当年国营企业兴盛的时候,工人们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是很优越的,成群结队的工人们下班走出厂区,道路两旁商店林立,工人们或买菜或下馆子,自然是热闹无比。
到处是车水马龙灯,灯红酒绿,固称之为:“小香港”。
可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好多国营企业要么破产,要么亏损,大批工人下岗被迫到外出谋生,迎新街不再像以前那么繁荣,近年来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其他区域相比,也稍显破旧与落后,但是不管如何,它依旧是这座城市的长者,叙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