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少林在河南,南少林在福建却有两处,泉州和莆田谁才是最正统
当然是莆田的才正统。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19年(公元495年)。
据说,当时的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而来,而孝文帝的是信佛的。
跋陀在旅途中,见嵩山很象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也就在嵩山兴建少林寺供养跋陀。
除了“少林寺”以外,原本真正冠名“少林”的寺院只有一个。
这要从元代的“雪庭福裕救天下”说起。
元初,蒙古大军南下,荼毒天下生灵。
雪庭大师时任少林寺长老,为阻止蒙古人残害汉人,日夜奔走劝导蒙古人,最终他成功了,比如元军攻下汴梁以后本来是想屠城的,因为那时的汴梁不属于大宋,而在金国的管辖内。
雪庭大师凭一己之力,不断去找元军的各个高官将领劝善,最终保住了汴梁,不仅没在汴梁屠城,而且之后元军也明显减少大屠杀的行为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庭福裕救天下”。
雪庭大师因此升任“总僧统”,全天下所有的寺院、僧人全都由他罩着。
这也是历史上少林寺最辉煌的时候,少林派也是这样成为天下武林第一的。
雪庭大师为了拓展少林,奏请纳入少林寺护寺下院的共有23所,皆在中原地区,也各有独立寺名,未有以“少林”冠名者。
后来,他只分别在和林、蓟州、太原、长安、洛阳五地,设立“五少林”。
这是真实的历史,在1336年所铸造的大铁钟上有明确记载。
如今,天津市蓟县盘山的北少林寺,是唯一正式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
再一个不冠名的,但也受正式承认的,是三门峡熊耳山的“空相寺”,是嵩山少林寺最正式的下院。
南少林原本也不存在。
但是清代康熙年间(也有说雍正),清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寺院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僧众逃亡至南方,这才真正形成所谓的“南少林”。
这个时候的“南少林”,其实只是口头上那么叫,官方并没有正式承认它。
当然了,主要也是因为清廷一直在捣乱,僧人们也没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些事,反正就这么叫着,少林内部心照不宣,倒也认可南少林的存在。
南少林,也就是福建莆田九连山这座,它其实也是少林寺分院,创建于隋唐年间。
但是这个少林分院刚开始也是不受承认的。
或者应该这么说,它建起来,纯粹就是为了蹭少林寺的热度,它开始时并非真与少林有什么联系,而是为了蹭热度,是李世民准许少林寺随意的“蓄僧兵、垦田亩”,这是个超级大的大便宜,莆田这个就这么建起来了,所以说……人杰地灵的莆田,莆田货是真有历史啊。
到了清代时,世道变了,正牌少林门人南逃,逃到莆田,这回莆田少林就算真材实料了。
再经过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高手这么一过度,彻底成真了。
高。
实在是高。
顺便。
清代封建统治者虽然焚毁了少林寺,但是为了掩人耳目又重修少林,并且派人入驻。
清廷在少林内部的添乱,也是许多少林人南移的原因。
现在的少林山门就是雍正时造的,“少林寺”三个字这门匾,康熙写的。
所以,另一个肯定就是不被正式承认的了。
直到今天,少林十大院也没有泉州少林之名。
十大院,以上说的蓟州、太原、长安、洛阳各有一个,和林少林,过去叫外蒙,现在叫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
再有,就是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各有一座,再加上莆田南少林与嵩山总院,一共就这十个。
但是,泉州少林倒也不完全算是假的,假中有真。
这是因为,1928年,军阀石友三以少林寺辅助他的对头樊钟秀为理由,3月15日攻占寺院,先纵火焚毁法堂,次日,又把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等多处尽付一炬。
少林僧众又不得不逃亡,有人逃到了泉州,在泉州寺院定居。
所以,泉州少林虽然不是受正式承认的,但也不能说它是假的,只能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不正统吧。
参考:
纠正一下的问题,福建有三处南少林(疑似),除了莆田和泉州外,还有一处福清南少林,先介绍三处的情况再说结论。
1915年出版的《少林拳秘诀》说:“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
中州少林寺就是嵩山少林寺,闽中少林就是本题中的南少林。
福清南少林 1993年6月,在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如图)。
从少林尾经少林石路,过少林桥,进入山门,有九个层次分明的大阶地,寺院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寺院建筑群十分浩大,寺内有极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用特制的瓦筒安装的供水设施,四周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是一座大型禅宗寺院。
福清少林寺遗址,无论其山川地貌、寺院风水和文化内涵都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似,同为莲花宝地,九莲山环峙。
少林寺后面的山,也叫嵩山。
福清少林寺遗址,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从1995年7月起由省市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少林寺文物,如“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孟、石槽、石碾、石碑、石础、石春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还有巨型的北宋早期的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
福清少林寺遗址面积达5000平方米,寺院建于唐宋时期,属佛教寺院建筑,其布局依山体走向,沿阶地进行设计建造,工艺精细。
寺院周围有4条当年对外交通古道和10多座古桥。
1994年11月,经批准,福清在少林寺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
寺前广场上,立着南少林寺大碑坊。
天王殿后两层院埕,石阶上是“大雄宝殿”。
还有达摩祖师殿。
整个寺院的建筑,全是乳白色的墙基,红色的墙壁、门户、梁柱,顶部仿古的斗拱、椽条红白相间,屋盖是金黄色琉璃瓦。
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三代法师释永寿曾率团到福清考察少林寺遗址,予以确认。
莆田南少林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十几年前我去过莆田南少林,亲眼看过这个石槽。
去的那天刚好赶上所谓“南北武僧汇演”,还上了新浪,结果第二天就被北少林打脸。
(其实就是当地从河南武校请来表演的)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华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
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
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
从地理形势上看,林山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
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
目前各寨遗址均存。
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三、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
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两三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气度可想而知。
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
现在,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
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
唯一的遗憾是所有记载只是“林泉院”的痕迹,并无记载“少林寺”的字样,还是不能服众。
泉州南少林泉州南少林应该名声最大,因为央视10套曾经多次播放了泉州南少林的纪录片,展示了古籍证据。
福建泉州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闽所建,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一向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心,声名远播。
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三废三兴。
据清代《西山杂志》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
南宋景炎元年,“清源少林寺千僧蒲寿庚之降元”,千僧抗元,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
部分武僧逃入德化避难,其藏身地一直是个谜。
近来有人证实,泉州市德化县福建省著名的戴云山脉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落脚点。
在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进了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继续发展南少林拳。
后来他在广东佛山习武、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又由黄飞鸿弟子传至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现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市少林寺,挖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之后,位于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南少林发源地在泉州”的说法再添一重要左证。
正在施工的泉州南少林寺二期工程在复建天王殿工地上,已陆续出土一批唐宋时期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宋瓷花瓶等珍贵文物。
此间考古人士称,这是南少林考古的又一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泉州南少林遗址历史。
但所有这些的证据还是难以服众,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直接记载“少林寺”的字样。
个人判断三家中莆田的证据最弱,仅凭着石槽上的\"僧兵\"两个字。
福清出土了大量少林寺文物,如“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相对靠谱些。
泉州证据更充分,关键是衣钵传承清晰。
所以我的判断是泉州大于福清,福清大于莆田。
参考:
争这些无非是为了给发展旅游做铺垫,毕竟一本万利,还源源不断! 只要有需求别说3处,就是30处,也会有人炒出来!
参考:
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