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洋战争连最强大的美国都打日本打的那么艰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美国打日本艰辛?
为了强调你还加了个都字和那么,感觉象真的似的,快别扯了!美国人强大,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您要说他打的艰辛,俺是头一个不相信。
咱别的不说,在太平洋战区,美国人战死的人也就十来万,就这点死亡人数,您拉到苏德战场上试试,那一场战役双方至少得死个十几万,多了的时候几十万都有。
这才叫艰辛,别的不说到现在俄罗斯的人口比例都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您要是按照人口比例算的话,俄罗斯女光棍可多了,现在他们为这事都挠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么比不对,苏德和美日对象都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好,没有可比性,那咱说说美德之间,这有可比性了吧。
整个二战欧洲战场上,美国人和德国人较量死了二十五万左右。
咱就拿这二十五万和太平洋战役当中的十来万做个比较,您自己就能知道这艰辛还真就谈不上。
美国人和日本在太平洋上作战,说好的惨烈,整个战役下来也就几千人而已。
珊瑚海海战,美国人有伤有亡五百来人;
中途岛战役阵亡三百出个头;
瓜岛战役这在太平洋战役当中出了名的硬骨头战役,美军阵亡的也就是七千来人;
硫磺岛战役这够硬吧,也就是六千八百来人;
最惨烈的就是冲绳岛战役,毕竟日本人要给美国人表演一个啥叫一亿玉碎不是?
所以这一仗美国人死了也就两万出个头。
好艰辛啊!当然咱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美国人搁太平洋上打日本人真没有说的艰辛。
那么为嘛咱就有印象,感觉太平洋战役打的相当惨烈?
首先一点,日本人是一群被军国主义武装起来的疯子,他们狠起来连自己都坑。
您比方说,为了方便狙击怕从树上掉下来,把自己和树枝捆一块,就蹲一个点上射击,要么把一个人封在一个地堡里头,丢一把机枪进去,把这地堡当成了这日本人的棺材,就是为了绝了这人活的希望,多杀一些个人。
所以日本人的战斗力,那是被同样凶残的自己人给逼出来的,他们的战斗力是依靠野蛮和血腥堆砌起来的。
对自己都这么残忍,那么他们在战斗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凶残就会让人震惊,不可理喻的感觉。
但他们这股子狠劲,面对美国人的炮管子,机枪,喷火坦克这都白给。
只要找到针对他们的方法,那推进速度是相当快的。
您比方说日本人钻到地洞里头,美国人直接开着谢尔曼改装的推土机过去直接就给填平了,要不直接往里头灌水泥。
您要说所谓的艰辛和惨烈,您要是搁到欧洲东线战场上,苏德之间的战争,那真叫是不死不休。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一个客厅就分成两个阵地,那才有多大距离,就这么的大,一户人家卧室是你的,厨房是我的,就为了争夺这点阵地不死上几个人你也拿不下来,就算是拿下来了回头又让夺了回去。
苏联部队要冲锋了,各级政委那都是带头冲锋:“跟我上!乌拉!”第一个就跳了出去,冲锋的路上政委往往都是第一波战死的。
打到最后,苏联人的政委都补充不上去,明令禁止政委带头冲锋,但那又如何,还是禁止不了,这才叫杀红眼了。
而德国人抓到政委之后,也不用押到后方啥的,只要确定了是政委的身份,直接就枪毙了。
小编看过一个德国人拍的电视剧,名字忘记了,其中有一集,一个政委带着几个人防守一个大楼,周围区域其实已经被德国人肃清了,这就是一个孤独的阵地。
但那又如何,这几个苏联人的核心就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政委,战斗打到最后,德国人冲了进去,把这几个人俘虏了。
最后拉出这个政委给枪毙了,而这个政委在死的时候,反而一脸的嘲弄看着德国人。
双方痛恨都痛恨到了一个职务上了。
咱别的不说,就说欧洲战争都要结束了,双方在帝国大厦的战斗。
几百人在一个大厅里头互殴,有刺刀双方互捅,苏联人通过楼梯往上一层冲锋的时候,双方互掐的士兵时不时的从楼梯上一块掉下去,用于野战的重机枪对着一堵墙进行射击,就是为了打击躲在墙后边的敌人。
都打疯了。
咱别的不说战斗打到最后,就帝国大厦这块,你就是围上去,围个十天半个月,饿也饿死他们了。
但双方还是采用了这种惨烈的方式,不屈服,打的你屈服!这叫艰辛。
所以日本人被自己人施加的残忍和凶残逼出来的战斗力,和这就没法比的。
那么还有那个方面让咱感觉到了太平洋战役的艰辛呢?
这其实还在一个宣传,很多好莱坞拍摄的电影惊心动魄的。
咱别的不说就拿敦刻尔克大撤退来说事,这明明是一场大溃败,可您瞅瞅电影看完之后呢?
只感觉溃败有那么一丢丢,但更像是一场胜利。
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他这电影直接给你升华了,这你就没法说。
说真格的,美国人的战斗力和苏联以及德国,抛开武器装备来说事,他真就差一截。
当时80%的德国人顶着苏联人打,剩下不满员的部队,装备不全的部队顶着美国人带着的英国人,法国人,比利时人等等打的,就这还被打死了二十五万。
哎!所以美国人的强大是建立在大腰子上的毛毛钱多,手里的装备多的情况下实现的。
您自己想想,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为嘛能成为世界的一极呢?
您要知道整个二战的主要战场就是苏德之间的战斗,苏联家里头的那些个瓶瓶罐罐早就被打破了,啥都没有剩下。
要啥没啥,光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但就算是这样,欧洲那帮子人还是害怕,害怕苏联人的钢铁洪流。
这种害怕那就是打出来,还必须是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打出来的才成。
你像法国,德国人还没看到巴黎铁塔呢?
法国就投降了,那小白旗摇的哗啦哗啦的,这要不是戴高乐组织起来的自由法国顶在哪里,你说尴尬不?
咋说呢?
日本人的威胁在二战那会,还真就没有被美国人搁到眼珠子里头。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要说了:“你快拉倒吧,偷袭珍珠港那会,美国人被日本人掐着脖子打,这难道不是威胁吗?
”这您说的,咱不否认太平洋战争最开始那会,日本一个偷袭珍珠港,接着偷袭麦克阿瑟防守的菲律宾,那打的顺风顺水的,可以说是如履平地。
但您记住一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德国人在二战那会同样是偷袭,左偷袭一个右偷袭一个,那闪电战打的咔咔的,可以说一个扫堂腿下去,整个西欧全跪了。
接着是偷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那打下去,苏联是一路溃败啊,看起来连个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但就是因为这个,苏联人依托城市,对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进行的防守,硬生生的顶住了,直到一步步的消灭了德国人的有生力量,才走到了反攻的路上了。
而日本人呢?
说道根子上,你别管什么麦克阿瑟啥的,这些个部队其实是美国人和英国人搁在殖民地的二三流部队,甚至于是一些个跑出来镀金的少爷兵。
别的不说就说英国人这块,在缅甸的表现,啥战斗力,那大长腿长的就剩下跑路了,动不动就被围住了,咱救他出来,连停下来顶一下的意愿都没有,掉过屁股就跑,好几次把咱救援的部队给丢在了坑里。
就这?
有啥子战斗力。
后来英帕尔战役,英国人终于缓过来了,抽过来真正的部队和日本人杠了一下,结果日本人那会也菜了,后勤不足,被血孽了,再也不敢对印度有啥想法了。
你看日本和德国同样都是偷袭,结果却没法看。
您要是还没有啥感觉的吧,咱列几个数据,你吧嗒吧嗒这味道来。
咱都知道二战以来战争的一个胜利标准,有一个数据就是弹药的消耗量。
您比方说美国人在欧洲这块丢下去的弹药快到七百万吨了,但您看看太平洋上的战争,美国人丢下去的弹药也就三百来万吨,这差一半都不止。
而德国人在战场上消耗的有八百五十万吨,当然他这点东西要顶着苏联人的一千万吨和美国人的七百万吨来消耗的,而且大多数都得打到苏联人的身上。
那么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的消耗是多少呢?
几十万吨吧!看就是一个零头,您说说,就这点东西就一塞牙缝的感觉,您说说艰辛在哪里了?
还真就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感觉。
人家为了宣传的需要,把日本人拔高了一点,这才能体现出美国人的厉害。
不像咱神剧把个日本人拍的跟个傻.子一样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顺手点个赞呦!
参考:
美国强大不假,美国强在强大的工业制造上,强在先进的武器装备上,但美军士兵的战斗意志却实在不能让人恭维。
日本虽然武器装备不能和美军同回而语,但却是用武士道精神鼓吹出来的一伙疯子,战斗力自然强悍。
战斗意志薄弱的美军在岛屿争夺中也就打的艰辛了,但艰辛归艰辛,还总算是把太平洋战争打赢了。
但在朝鲜战场上,碰上了战斗意志更为坚强的志愿军,美军战斗意志薄弱的特点就更暴露的充分了,抗美援朝的结果也就不用我再啰嗦了。

参考:
近年来,出于对国内层不出穷的抗日神剧所带来的逆反心理,以及一些好莱坞大片的推波助澜(比如《血战钢锯岭》、《硫磺岛来信》等等),网络上又出现了一股盲目神化二战日军战斗力的歪风,认为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和资源,打败日本也是艰辛无比,甚至为了避免惨重伤亡不得不使用原子弹。
那么太平洋战场对于美国而言到底有多困难呢?
首先我们看看美国在二战期间的人员损失情况,当时美军在全球范围内有两大战场,一是欧洲战场(包括北非战场),主要是美英苏对阵德国;
二是太平洋战场(包括亚洲战场),主要是美中英对阵日本。
在欧洲战场苏联是绝对主力,牵制并消灭了德国超过80%的兵力,既然如此德军依然给美军造成了死亡25万人的损失(德军的战斗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是绝对主力,日军在太平洋死亡超过120万,在中国关内死亡44万,在中国东北死亡9万,在东南亚死亡18万。
然而日军拼尽全力给美军造成的损失仅仅只是死亡11万。
其次我们再看看美国对两大战场的重视程度,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相继对美国宣战。
美国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也就是先集中力量打败欧洲的德国,再回过头来收拾亚洲的日本。
由此可见在美国眼里,日本的威胁远远无法跟德国相提并论。
日本趁此机会迅速进军横扫南洋,在短时间内就轻松占领了极其广大的地区,貌似威风八面、盛极一时。
然而仔细盘点一下,就可以发现日本的战绩其实含金量很低。
同样是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德国在欧洲战场一举横扫西欧各国,并击破了超过500万苏军,一度将苏联逼入绝境。
而日本只打垮了二三十万不入流的美英殖民地部队,没有给对手的主力造成任何有效打击。
第三,比起欧洲战场的惨烈程度,太平洋战场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
光是美军在欧洲战场就消耗弹药690万吨,另外两个主要参战方,苏军消耗弹药1000万吨,德军消耗弹药850万吨。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弹药消耗量仅为300万吨,日军更是只有美军的几分之一。
所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经历的所谓的“血战”,如果放到欧洲战场来看,基本上就是普通战役的水平。
比如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2.8万人,其中死亡6000多人,日军伤亡2.3万人,其中死亡2.1万人。
规模最大的冲绳战役,美军伤亡7.5万人,日军伤亡12万人。
这种级别的战役在欧洲战场根本排不上号,欧洲战场最后一战——柏林战役,穷途末路的德军以伤亡50万人的代价都拼掉了苏军30万人。
除了极少数攻坚战美日伤亡相对接近以外,整个太平洋战场美日人员交换比差不多是一比十。
要知道美军在二战时期的总兵力超过1500万人,这点伤亡算得上是艰辛吗?
更没有必要以讹传讹来过度神化日军的作战能力。
作者:刻雨无痕
参考:
,为什么太平洋战争中最强大的美国打日本显得那么艰辛,其原因有不少,而为了清晰一点,我将这个“艰辛”分成三个阶段。
即太平洋战争早期的艰辛与太平洋战争中期的艰辛以太平洋战争晚期的艰辛。
我们先看看太平洋战争早期,美国为什么打的那么艰辛吧太平洋战争早期,也就是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到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之前这半年时间。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方面就非常的清楚日本在综合实力上远远弱于美国,一旦进行正面冲突,难以占据上风。
故而日本为了提高自己将来对美国的战争中的胜算,一开始就打算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
对美国人的战争,日本早在1940年便已有所准备。
日本方面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后,便于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的珍珠港来了一场突然袭击。
这导致美国方面措手不及。
当时美国在战略上既要防着西边的日本,又要防着东边的纳粹德国。
而由于美国方面准备不足,一开始就丧失了太平洋海域的主力舰队,而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没有强劲的海军是不行的。
这使美国在战争之初十分被动,而日本凭借其充足的准备和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军与实力不俗的陆军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主动优势。
美国在太平洋西部的势力范围,包括菲律宾、关岛等地几乎被日本一一占据。
岛上的美军由于战斗意志薄弱、训练不足等因素皆被日本按计划中的时间击败,几无招架之力。
同样的,与美国站在同一条线的英国、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较为顺利的占领。
短短半年时间,日本军队就控制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与西太平洋大片海域。
接着,太平洋战争中期,美国为什么打的那么艰辛二战后期,在本人看来也就是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到1943年10月这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人真的对外扩张之路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
而在这一阶段里,美国人也渐渐的缓过神来,在对抗日本的战斗中,也有了招架之力。
自从珊瑚海海战以来,日本与美国的大型海战胜负参半。
日本海军隔三差五的碰壁。
不过这一阶段日本军力依然强劲,仍旧让美军吃了很大苦头。
日本方面为了稳固自身的优势,并尝试进一步扩大战果迫使美国与其媾和的企图,日军与美军的搏杀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一阶段中,双方的历次海上战斗珊瑚海海战日军胜、中途岛海战美军胜、萨沃岛海战日军胜、东所罗门海战美军胜、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美军胜、圣克鲁斯海战日军胜、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美军胜、塔萨法隆格海战日军胜......可以说这一阶段日军与美军在海上是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由于美国战争机器在1942年底的打开,美国的战争潜力开始发挥,双方的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军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上风。
最后,我们再看看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为什么还打的那么艰辛太平洋战争晚期,也就是1943年11月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到1945年9月这将近两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窘境。
海军中的许多精锐都在太平洋战争的前两年葬身大海。
二后继的新人又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致使日本海军实力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实战磨炼,熟悉了各种套路,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加之美国战争机器的全开,军舰犹如下饺子一般成批的下水服役。
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对美国几乎优势可言。
那么在这样的优势下,是什么让美国依然打的那么艰辛呢?
那就是日本的陆军。
在太平洋战争晚期,美国的主要威胁从日本海军逐步转变到了日本陆军身上,因为随着美军掌握战争主动权,岛屿争夺战变成了主要节目。
早在1942年夏季至1943年冬季的瓜岛战役中,美国已经领教到了日本陆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鲁莽的作战战术。
让当时参加瓜岛战役的不少美军士兵得上了战争综合症。
在1943年11月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开始,日本陆军的顽强再次映入美国人的眼帘,显然,太平洋战争晚期也没有因为日本方面的实力下降而让美军在战场上变得有多轻松,相反随着美军的不断推进,日军与美军的战斗也变得越来越疯狂。
进入到1944年下半年日本陆军在固守岛屿的时候,也逐步改变以往的鲁莽战术,尽量的扬长避短,意图让美军的每一场岛屿争夺战都变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典型的塞班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美军在海空优势占尽的情况下,仍然付出惨重的代价,分别损失16000多人、28000多人、75000多人。
特别是1945年春夏的冲绳岛战役,牛岛满的布局让美军还损失了765架飞机和404艘各式舰艇。
另外在海上,随着日本败局已定,日本海军开始破罐破摔,1944年莱特湾海战,日本首次出动神风敢死队,令美国海军吃了不小的苦头。

参考:
感觉艰辛而已。
美国从对轴心国宣战,到日本投降,近三年半时间,总伤亡累计数字也就101万。
其中战场阵亡29.1万。
因病死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数约11.5万。
累计受伤50.8万。
(包含了重复情况,有的人会几次受伤)注意,这是包含了美军在欧洲和北非战场损失的数字。
除去在欧洲伤亡的人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还能有多大?
30几万死伤而已。
都不说相比于中国和苏联了,即便是与法国相比,美军的伤亡情况都算是极好的了。
网上经常“辱法”。
给人一种好像德国没死几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法国的印象。
但实际上,从德国入侵低地三国开始,到法国宣布投降,德军也死伤了近15.7万人。
另外还有1236架飞机和822辆战车被击毁。
这只是46天的损失。
相当于德军一个月就损失了近十万人。
欧洲战场的烈度可见一斑。
相比较而言,美军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确实是遭了罪。
毕竟打仗不是打游戏。
在战场上,子弹嗖嗖地飞,炮弹呼呼地炸。
大头兵,又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
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况且东南亚的气候,就算不打仗,让人只待在那旮沓,也难受。
所以对于一线战士而言,即便战争是一边倒的碾压,也让人感到很绝望。
但从国家层面而言,美国打日本,碰到的困难程度,远美国电影宣传的那么大。
大家之所以感觉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很艰辛。
主要是因为美国前期不给力,很被动,被日本压着打。
再加上日军后期的疯狂抵抗行为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导致出的一种错觉。
太平洋开打之前,美国陆军才几十万人,且装备比较落后。
海军方面,虽然舰艇总吨位是日本的1.5倍左右。
但由于美国要维持两洋舰队,既要在大西洋部署舰队,也要在太平洋部队舰队,所以即便美国海军吨位远多于日本,但是用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兵力,却是不如日本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军有限的兵力,又遭受重创,这就导致在其后半年时间里,美军都是被日本压着打。
直到珊瑚岛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后,双方才勉强回到同一起跑线。
然而日本压着美国打的时间,只有一年。
进入1943年后,美就反压着日本打了。
由于双方国力悬殊(美国的经济体量是日本的七倍),靠着综合国力优势,美国很快就把拉锯战,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形势。
美军一路向西推进,日军则只有后退的份了。
到了1945年,当菲律宾被美军拿下后,太平洋战争已无悬念。
日本高层也知道自己将必败无疑,但为了有条件的投降,比如保住日本本土。
日本高层喊出了“一亿国民总玉碎”的口号。
号召日本炮灰与美国死战到底。
为了彻底打败日本,美军只能死磕。
连着在硫磺岛和琉球与日军肉搏。
直到此时,美军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地狱模式,什么叫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没有捷径可走,不能投机取巧。
只能靠孩子们的生命与日本疯子死磕。
经常看美国战争片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
美国拍的知名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多数都集中美军在参战初期和最后决胜阶段。
如《细细的红线》、《中途岛之战》、《血战钢锯岭》、《父辈的旗帜》等。
这些二战电影,比较为人熟知,有市场。
夹在中间阶段的电影,比如吴宇森导演的美军1944年在塞班岛的《风语者》,既没热度,也没有名气。
让一个人经常看《血战钢锯岭》之类的好莱坞电影,他自然会产生美军当年在太平洋遭了牛鼻子老罪的感觉。
以为美军在太平洋经历的所有战争都是如琉球岛那般的人间炼狱。
然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相比于二战主要参战国,美军承受的磨难算是极小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
1942~1945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总计死亡约138万人。
是美英澳联军的近五倍。
然而,由于日本高层拿士兵当畜生看,经常在没有准备充足食物的情况下,就硬逼着士兵上战场。
所以在太平洋战场死掉的日军,也不都是被盟军打死的。
其中近四成日军,也就是大约60万人,是饿死或病死的。
比较典型的是瓜岛和吕宋岛战役。
日军在瓜岛总计投入了3.6万地面部队,死亡人数1.9万。
这其中真正阵亡的只有约1.2万(含海军阵亡人数),其余都是死于疟疾、腹泻、脚气病和饥饿。
吕宋岛战役,当美军登陆后,28.7万日军龟缩在吕宋岛的南部山区,负隅顽抗。
最后活着走出来向美军投降的人,还不到7万。
大部分日军都病死或饿死于山上。
总的来说。
如果要问美国士兵在太平洋战场艰不艰苦?
那得承认,确实艰苦!战争对于个人来说,即便规模再小,也是一场磨难。
但要说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承受的压力大不大?
这就只能说,不大。
也就那么回事吧。
美国只用20%的物资就把日本海军和一部分陆军打趴了。
(日本当然也不是以全部实力应对美国,它还要在中国关内留兵,也要在中国东北留兵防备苏联)美国拍的战争片,喜欢通过渲染对手的厉害来反衬自己的强大。
这是对待历史和英雄,正确的态度。
但渲染过头了,过分吹嘘自己在二战中的贡献了,那就不好了。
就像咱们的神剧,走入另一个极端。
为了在战略上藐视对手,把敌人渲染的像傻子似的,这就是丢脸丢到了国际上的拉跨表现。

参考: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进展并不艰辛。
在二战中,日本确实投降的比德国晚。
不过这不是因为日本比德国难打。
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在二战时优先打德国,加上德国还需要应付苏联、英国的大部分部队,所以才会导致日本投降比德国晚。
在二战前,欧洲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市场最繁荣的地区。
早在美国参战前,它就意识到德国一旦完全控制了欧洲的话,会对美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从40年起,美国就开始和英国接触,商议联手击败德国的可能。
相比之下,日本开始根本没有引起美国的注意。
在抗战初期,美国依然向日本出口石油、废旧钢铁等战略物资。
日本之所以成为美国针对的目标,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和德国结盟。
加上日本试图染指英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才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因此虽然美国参加二战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不过美国对轴心国宣战以后,还是制订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也就是优先对付德国,资源优先满足对德战争的需要,而把日本放在了次要地位。
如果美国把日本当做有限目标,加大投入,那么日本根本不可能撑那么久。
实际上按照伤亡数字看,太平洋战争美国损失不到欧洲战场的一半,根本算不上艰辛。

参考:
美国打日本确实比较艰辛,日本确实也给美国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从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节点战役来看,美国对日本作战损失都是比较惨重的。
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此次偷袭基本上都是日军航母上的舰载机,仅仅用时一个多小时就把美军12艘大型军舰击沉、188架飞机被摧毁、数千名美国士兵丧亡。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由于此次偷袭对美军太平洋舰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导致美军此后半年都没有什么作为。
而日军则是轻松占领东南亚将英国人赶回了印度,同时占领西太平洋诸多岛屿,整个南下战略进展顺利,势力扩展十分迅速。
二、巴丹半岛之战美军被迫撤出菲律宾1941年12月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开始全面入侵菲律宾,由于美军在菲律宾实力明显不足,导致日军推进的十分顺利。
日军自台湾开赴菲律宾战场总兵力超过了四万人,美军麦克阿瑟将军虽说手里有十三万大军,其实美军的数量极为有限,其余都是没什么战斗力的菲律宾新兵,因此日军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马尼拉。
由于日军进展过于顺利导致主力师团48师团和航空兵被调离战场,造成日军实力明显下降,而美菲联军则是收缩战线固守堡垒待援,由于日军采取进攻态势兵力过于分散,最终被美菲联军凭借人数优势各个击破,第一次巴丹半岛之战日军失利。
随后日军派遣炮兵及航空兵支援,美菲联军渐渐不支,最终在抵抗了数天之后还是选择了投降,投降的士兵高达九万余人,其中美军也有15000名,巴丹半岛之战的失利也是美军二战的重大失利之一。
三、打了平手的珊瑚海之战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日本海军频繁在珊瑚海海域活动,为打击日海军的嚣张气焰,美军主动出击在珊瑚海地区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海战。
海战造成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 约克城号受伤。
此役双方基本平手,但美军的这次行动有效的遏制了日军的进攻态势,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四、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取得胜利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用16架舰载B-25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这次行动极大的震惊了日本大本营,也刺激了日本的高层。
为增强防御力量打击美军,日军决定发起中途岛海战。
美国的准备是非常充足的不仅破译了日军密码还掌握了日军的行动计划,并且组织起了有效的力量对日军有针对性的部署。
中途岛海战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日军损失4艘航空母舰,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
美军虽然也损失了一艘航母但是相比较日军来说此次战役是战果辉煌的,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美军占据了主导地位日军开始变为守势。
五、冲绳岛之战1945年4月至6月美军发起冲绳岛战役意图打开日本国门向日本本土挺进。
此时美军已经完全占据制空权制海权,同时武器装备和人数都是绝对优势,然而战役的进展并不那么顺利,美军的伤亡也是比较的惨重。
美军先用舰载机及战列舰舰炮对冲绳岛实施炮火全覆盖打击,随后美军实施登陆作战。
由于强大的海空优势,美军登陆后迅速建立起防线向岛内推进。
美军将日军增援的海军一举打垮,并多方向登陆作战,快速压缩日军防御区域,日军也曾发起反击但被美军击退,美军实施两翼包抄,日军最终不敌,战役失利。
日军在仅有的十万守军无后援的情况下,坚持了近三个月,虽然几乎是全军覆没,但也让美军损失惨重,美军伤亡高达7万人,为二战太平洋战场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
由此可见日本军队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日军优秀单兵作战能力和较高的军事素养让美军吃尽了苦头,可以说日军是个不好对付的对手,美军虽然装备先进但是伤亡还是很惨重的。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若有不同看法也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参考:
美国打日本倒是说不上有多艰辛,但是惨烈是可以肯定的,当然,这个惨烈是要在美国人看来。
如果在中苏这边看,美军那点伤亡根本就不算啥,随便一个会战,就比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伤亡大。
太平洋战争也是分两个阶段,前期从珍珠港事件开始,日军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断了东南亚美军的后援,日军连续南下,东南亚各国军队根本无力阻挡日军,数美军的菲律宾战役打的时间最长,美军两万人,外加菲律宾人,组成15万军队,对抗12万日军。
这个时候,菲律宾和美军其实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还打了半年时间。
菲律宾战役,是美军输的最惨的一次,不过,看似意料之外,实际上是情理之中。
而到了珊瑚海战役、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对抗美国海军,光一个中途岛,日军就损失4艘航母、200多架舰载机,日本联合舰队遭受重创,随后的几次海战,日本海军的威胁基本就解除了。
让美军感到头疼的是太平洋太大了,岛屿太多,这些岛屿挨个从日军手中争夺,就是比较大的问题,进攻、修整、准备,总体时间相对较长。
而到了1945年,最后时刻的日军则是最凶悍的时候了,美军损失也达到了最大值。
最为典型的就是硫磺岛战役,原计划一个礼拜拿下硫磺岛的美军,被日军硬生生阻击一个多月,美军先后投入11万人,对日军两万三千人,六千多人阵亡,2万人受伤。
冲绳战役,日军12万人做最激烈的抵抗,几乎全军覆没,美军阵亡人数超过两万。
后期打的惨烈无非就是几个原因,日军以逸待劳,等待美军到来,所有工作都做好了,就等着马润过来就行了。
从宏观来看,美国打日本也不是很艰辛,日军实际上没对美军造成什么巨大影响。
日军能够对美军造成重创的,无非就是美军的优势无法发挥的时候,日军冲上去拼刺刀了,再不就是日军在坑道里打游击。
如果把美军日军放到平原上大兵团决战,日军撑不到一个回合。
日本美国两国国力天差地别,最直观的就是军舰方面,美国一天一艘军舰,一周一艘航母,而日本海军的航母,打没了就真没了,没后续的。
而且,美国海军舰艇的维护能力又非常强。

参考:
这个问题出的比较片面,二战时期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国的参战,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预示轴心国的失败命运已经确定。
美国世界第一的强大国力使美国迅速制造大量武器装备,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胜利,日本军队鸡飞狗走,一败涂地,美国军队伤亡十五万,可是死亡人数很少,就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军队的战略思想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军队是保存自己第一,打败敌人第二,根本没有想着彻底消灭敌人。
二战时期美国伤亡才六十万人,其中也是死亡人数很少,苏联伤亡人数高达三千万,全国人口百分之三十伤亡率,说明苏联就是人海战术,不顾自己军队的伤亡,就是消灭敌人第一。
二是美国的后期保障好,美国士兵基本上没有因为后期保障问题造成的伤病死亡损失,二战时期美国的后期保障人员与前线战斗士兵比较是六比一,六个人为一个士兵服务,苏联是一个人干后勤,为十二个士兵服务,所以苏联军人因为非战争的伤病死很多。
到了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的后勤保障人员更多了,21个后勤保障人员为一个前线士兵服务,所以美国军队伤亡人数很少。
三是太平洋战争中,确实有的岛屿美国打的比较辛苦,但是这个辛苦不代表美军伤亡人数多,而是武器装备弹药消耗很多,在几个关键岛屿日本军队很顽强防守,美国军队就是凭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凭着数量质量上的优势,消耗日军战斗力。
同时美军为了战争后利用这些岛屿港口,没有使用地毯式轰炸,没有大量使用燃烧弹,否则可能形成如同斯大林格勒和柏林一样被摧毁了。

参考:
我们知道,在二战爆发前,美国一直偏安北美一隅,奉行孤立主义,大搞经济建设,国力迅速超越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当一战把欧洲变成焦土时,美利坚更是利用强大的军事工业,向各国出售武器,大发战争财。
可以说,二战爆发之前,美国早已是实至名归的世界超级大国,既然这样,为何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养精蓄锐的美国在攻打疲态尽显的日本时,却显得非常吃力呢?
(珍珠港剧照)一、海军战斗力不足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列舰主力,实际上已经全部瘫痪,能用得只剩航母,巡洋舰和辅助舰艇。
这就造成开战之初,美军只能以幸存的航母为中心,编成以航空兵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特混舰队。
战列舰扎堆在瓦胡岛也实属无奈,由于菲律宾过于遥远,所有战舰只能停靠珍珠港加油补给。
日本就完全没有这些顾虑,控制中国海岸只需要老旧的海防舰和炮舰,其它主力可以放开手脚,一门心思向东进攻。
(日军偷袭珍珠港路线图)二、军事装备落后美国从独立到二战前,除了早期开疆拓土,发动美西战争,美墨战争外,之后便一门心思搞起了生产,无心继续对外扩张,更没有像今天这样想着称霸世界。
因此,在军事装备上,美国并没有什么优势。
航空兵方面,参战之初,美国列装的F2A水牛,几乎遭到日本飞机的碾压式打击,直到换装F4F之后,完全被动挨打的局面才有所改变。
海军方面,美国当初设计战列舰时,把穿越巴拿巴运河,作为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全部战列舰最宽不得超过33米,否则就只能绕道远航,其结果所有战列舰的性能处处受限。
(珍珠港事件)另外日本退出海军军务条约时,虽然条约规定一旦有成员退约,那么其它条约国军备上,诸如战列舰火炮口径和吨位都会放宽,但美国却并没有热衷于新型战列舰研发升级,即使多年后新下水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也仍然属于条约限制类型。
等到美日海上短兵相接时,日本人打造的大和级庞然大物,可以毫无顾忌地最大限度发挥单舰战斗力,而美国临时设计与之匹敌的战列舰,还处于图纸阶段。
对于巡洋舰和驱逐舰,由于早期日本在军备条约中,其主力舰吨位限制低于美国,因此日本通过提升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质量,来弥补主力舰的不足。
造出了战力惊人的高雄级巡洋舰和吹雪级驱逐舰。
(珊瑚岛海战中被日军击沉的列克星敦号)因此,日本的驱逐舰不仅鱼雷攻击力强大,夜战能力也非常惊人,这就为开战初期,日本水雷战队的几次胜利带来了优势。
而美国的驱逐舰,却几乎都老老实实成为“辅助舰艇”。
更为可笑的是,太平洋战争之初,美军潜艇的鱼雷,质量极其低劣,哑弹坏弹层出不穷,能发射出去的也就是把日本战舰水下舰体,砸出一个个凹坑。
三、士兵实战经验匮乏日本全民皆兵的尚武氛围,让他发动战争之前,就拥有一支战斗力惊人的军队,无论是陆军、海军、空军,很多都是从中国战场上久经沙场的老将。
(中途岛海战示意图)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早已把对美战争,作为最终目的,它的“月月火水木金金”加上“海军精神注入棒”魔鬼训练,让日本人对于战胜那些在夏威夷晒太阳的美帝少爷兵,毫不怀疑。
日本海军的远程炮击术也非常优秀,长门号战列舰远程炮击,27200米的距离命中率达到21.5%,1938年和1940年,在30400米和30900米的距离攻击命中率,也达到17.2%和9%,堪称表现优秀。
而同期美国标准战列舰的远程攻击成绩,25000米距离难以超过5%,20000米近距离也只有15%左右。
(中途岛海战)只是,日本国小资源少,经不起消耗,中途岛一战元气大伤,再加上南洋损失过半,到了后期,曾经耀武扬威的日本海航编队,只有被围猎的份了。
如果说美军前期由于缺乏海战经验,对日本海军装备和战术不了解,在吃了几次小亏之后,美国迅速作出相应调整,军备生产把打败日本作为目标,此后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
等到珊瑚岛海战时,日本作为进攻一方,以强大的五航出战,也没能全歼美军,虽然击沉了列克星敦号,但也搭上了一艘轻型航母,主力航母翔鹤号也损毁严重。
这时双方实力已旗鼓相当,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经此一战后,日本的海战优势荡然无存,为中途岛海战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参考:
美国打日本打得很艰辛吗,我不这么认为,首先,美国没有经历自己的本土作战之苦,远没有经历基础设施的毁灭和给平民带来战争伤害,这是和其他二战参战国最大的区别。
据统计二战美国一共伤亡士兵100万,其中死亡40余万军人,相比中国和苏联,实在是不值一提,如果单算天平洋战争,恐怕连十万都不到。
第二,除了珍珠港偷袭事件,所有参与二战的国家都遭到过生灵涂炭的大轰炸,而美国从未曾经历,以至于美国人至今不知轰炸为何物。
那时的美国可以说前方作战的紧,后方该吃吃该玩玩,啥都不影响,明星们上军舰歌舞慰劳军人是最到的娱乐新闻。
要说损失的话,最大的损失是把罗斯福总统活活给累死了,其它损失好像真的没有了。
相反,战争机器的开动,让美国国力和科技实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导致二战后美国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黄金发展期,毫无悬念的成为世界的领袖。
所以说美国是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没有之一,相比美国,咱中国只能算受害国。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美国海军平均每周就会接收一艘新下水的航空母舰,以至于美国太平洋战争战胜时,美国海军拥有100艘大大小小的航空母舰,其他各种战舰更是如下饺子般的浩浩荡荡开到日本临海,这和之前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预测的一样,最终战争拼的是资源和国力,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大到铁矿石石油,小到玉米土豆都需要靠我们的东三省供给。
就拿岛链战役后期的冲绳岛之战为例,这场对日本的拼死之战,美国一共准备了1300多搜战舰、24万作战部队和2000架战机。
经过82天的惨烈战斗,消灭了日本10万军力。
至此,岛链战之后的日本,就像一只垂死的螃蟹,活生生的被美国人砍掉了最后一只蟹爪,只能做困兽之斗了,天上没有一架战机,水里没有一艘军舰,但是如果说这时的日本已经死了还为时过早。
美国人很聪明,当时饱受日本天皇和军国思想的影响,日本民众誓死捍卫本土的决心实在不容忽视。
美国人估计,登陆日本本土的战争会远比岛链战残酷百倍,至少要再牺牲100万美国军人的生命才有可能拿下日本。
而日本天皇甚至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号召令,而这时的日本天皇手中,至少还有300万的精锐部队固守。
再加上德国投降后苏联的斯大林终于腾出手,窥视日本战败的胜利果实,如果不尽快让日本投降,恐怕之后的日本会是苏联的天下了,那样的话,日本就和今天的乌克兰没什么两样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时的美国有如天助,竟然研究出来日本人做梦都不会梦见的终极武器——原子弹,这还要感谢伟大的爱因斯坦,打开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潘多拉的盒子。
美国人还真的不含糊,一连扔了两个在广岛长崎,这下裕仁天皇终于服了,发出了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全体日本人臣服于美国的坚船利炮之下,再也没有了野心,从一只凶残的野狼变成了一只忠心耿耿的家犬,或者叫柴犬也是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家庭喜欢养柴犬,全中国人谁不愿意天天牵一只可爱的日本狗在大街上溜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