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做《出师表》时,“隆中”属于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说“躬

历史上的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襄阳已经争论了上千年。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诸葛孔明肯定是没有写错的。
《前出师表》讲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临表泣零写此文时,恰45岁,不可能忘了自己的躬耕之地。
此外,此表字字情真意切,不会出现写错躬耕之地的失误。
古今关于躬耕之地襄阳、南阳的争论,其实是一个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争论。
首先,诸葛亮躬耕之南阳,非现在的南阳。
行政区划不是古今不变的,诸葛亮时候的南阳,并非现在的南阳。
今天的南阳,在当时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诸葛亮当时是随叔父诸葛玄投靠刘表,因此不可能跑到曹操的势力范围去躬耕。
其次,诸葛亮实际的躬耕之地,已经很明确,就是在今襄阳(古襄阳大致也在此位置)西10公里左右的古隆中。
这一点学界已经有很多的考证(石泉先生有相关文章),不容置疑。
最后,就是问题的由来了,为什么离襄阳这么近的地方,竟然属于古南阳的范围?
以至于诸葛亮口口声声称自己躬耕于南阳?
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离襄阳仅十余公里的地方,在诸葛亮躬耕之时,包括写《前出师表》之时,都是属于南阳的。
具体一点,是属于南阳郡下的邓县。
这个观点在古籍中也有史证。
《汉晋春秋》称:“亮(指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景元三年(262年)政区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一个奇怪的现象(红色圈内所示地域),南阳邓州的政区边界有一块突向东南,紧挨着襄阳西边而过。
就是这一政区边界弯曲,正好把隆中囊入南阳邓州的区划内。
这幅地图所表示的政区时间为公元262年,时距诸葛亮已魂散五丈原已有29年。
这一行政区划确实挺奇怪的。
古人也注意到这一奇怪之处。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襄阳条下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邓县分界处。
古谚日:‘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在李吉甫所在的唐元和年间,还有不少汉晋史料流传,此说当有可信性。
由此可知,南阳与襄阳的分界线在襄阳城西十一里左右的万山,故襄阳西二十里左右的隆中,就确为南阳之隆中了。
有古谚语:“襄阳无西”,更可以证明此说可信。
因此问题中所言,“隆中”属于襄阳郡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同样是这个隆中,如今是属于襄阳,但是在当时,确实是属于南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