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乾陵和秦陵都被发现了,为何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呢

中原的温婉和煦,注定无法留住狂野的亡灵。
雄鹰注定要翱翔在草长莺飞之地,即便蒙元帝王们已经故去,依然会回到漠北,这是他们的宿命。
生为枭雄屠戮生灵,死为尘土反哺大地,不留一丝痕迹,历代蒙元帝王概莫如此。
从成吉思汗开始,黄金家族的陵寝之地就充满了神秘和传奇,很多说法已广为人知:成吉思汗死在征伐西夏之际,蒙古人将他的尸体运回漠北老家,杀光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防止泄露消息,然后他们找到一块荒芜之地,截取一段树木破开之后,作为成吉思汗的容身之所。
棺木下葬之后不仅用万马踏平地面痕迹,更等到青草再次茂密之后才离开,从此成吉思汗的死后葬身之所湮灭无闻……成吉思汗的后人们显然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即便是入主中原之后,也没有如同汉族帝王般大兴土木修建陵寝,而是在死后全部被送回漠北老家,然后找到荒芜之地,“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从此和山川同体魂归大地。
这种做法虽然源自传统,但无疑是聪明之极的,因为迄今为止元朝十多个帝王的安息之所没有一处受到打扰。
但根据“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规律,在中原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之下,难道蒙元的丧葬制度就没有丝毫的改变吗?
难道我们真得没有机会一窥蒙元贵族们陵寝之地的真容吗?
凡到过必留痕迹,河北的一处墓葬的发现,或许能给我们一些遐想的空间。
河北省沽源县有一座高15米的梳妆楼,相传是为了纪念辽国萧太后而建。
但在上世纪重新修整时,考古专家们却在梳妆楼下2米深的地下发现了一处古墓。
这座砖石墓内并列着三具棺木,其中中间的棺木尤其独特,是由一整段树木从中间剖开,然后挖出和人体相当的凹槽,中间放置人的遗体,其他两具棺木则和现代棺木类似。
墓中死者为一男两女,衣着华丽且具有典型的元代蒙古族特征,同时在墓中还出土了宝剑、古钱币、铜印等等文物。
虽然这座墓葬在历史上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但专家们根据墓内残存的铭文,仍推断出墓主人应该是忽必烈大帝的外孙、月烈公主(忽必烈的二女儿)的儿子阔里吉思和他的两任妻子。
阔里吉思文武双全,十分受忽必烈的青睐,年少时就出任比较高的职务,并且为蒙元平定地方叛乱立下不小的功劳,其一生可谓传奇,但他和一般的蒙古贵族有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此人“性勇毅、习武事、尤笃儒术,筑万卷堂於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终日不倦”,比较痴迷汉学,还曾筑庙祭祀孔老夫子。
既然给孔夫子上过香,他的墓葬中出现陪葬品以及汉字铭文,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他的“以树为棺”特征,却足以说明历史上蒙元帝王们的丧葬方式,并非空穴来风,而且陪葬品数量估计也不在少数,只不过我们目前已经无缘得见罢了!其实和“独留青冢向黄昏”比起来,我觉得蒙元帝王乃至贵族们颇具大智慧,很有些尘归尘土归土的慧根,比起那些耗尽天下民力,修建死后安居之所的中原帝王们来说,层次明显高出三四楼那么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真正没有遭受死后劫难的,可能也只有成吉思汗了!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