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有什么国宝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都是国宝级文物,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甲骨文更是步步惊心堪称传奇。
2011年3月17日,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揭晓,十件文物在山东博物馆馆藏的20万件文物中脱颖而出,它们分别是:东平汉墓壁画(汉)、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颂簋(周)、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鲁国大玉璧(战国)、郑燮双松图轴(清)、亚丑钺(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西汉)、九旒冕(明)。
“十大镇馆之宝”个个都是国宝级文物,背后也都有着很多故事,其中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商代甲骨文更是极为传奇。
山东博物馆珍藏有五千余件商代甲骨,数量多,学术价值高,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根据已故著名甲骨学家、历史学家胡厚宣先生的鉴定,国内的甲骨收藏,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之后,省级博物馆中便要数山东博物馆了。
故事要从1945年日军投降后说起。
那一年的9月份,山东胶东行政公署派干部去东北地区巩固地方政权,接收敌产。
公署干部高兢生带领十几人到大连远东炼油厂执行任务。
发现炼油厂内,一名日籍工程师迟迟不肯随日本侨民撤离,接连几天在厂区徘徊,并十分留意厂区里一个四面焊死的大铁箱。
箱内何物?
无人知晓。
这引起大家的怀疑,就用铁凿撬开铁箱。
铁箱一开,人们惊叹不已,原来里面装有73个木制小抽屉,11个布制小盒,嵌装有1219片甲骨。
高兢生等人分析,远东炼油厂是海上码头,此箱应是日本人战败欲运走而未及运走者。
胶东行政公署各救会会长张修己得知后打电话叮嘱:“务必妥善保管,待机运往胶东。
”由于当时大连由苏军管理,环境特殊,解放区干部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将这箱甲骨运到山东栖霞保存。
那个神秘的日本人在甲骨被发现后,失去踪影。
1951年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撤销时,把所藏甲骨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中包括这批甲骨。
后来省文管会与省博合并,这批甲骨成了省博的珍贵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胡厚宣鉴定这批甲骨时,发现正是抗战时期不知去向的著名金石学者罗振玉所藏甲骨。
甲骨经什么人之手,又是什么人将它们藏在日本人工厂的大铁箱里,现在已很难弄清楚。
但据日南满铁路档案,日军侵华期间,曾秘密将掠夺的中国文物从东北盗运回国。
这批珍贵的甲骨,应是日本人没来得及盗走的遗留。
这批罗振玉的旧藏甲骨中,有四片是特级品和精品。
分别是一片“鬼方”(《易经》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据说“鬼方”甲骨全国仅有三片,其中两片在台湾;
(“鬼方”甲骨)另一片刻有带“金”字旁加一个“马”字,“金”在甲骨中十分罕见,此系《甲骨文合集》中的唯一;
(此片甲骨上有“金”字)还有一片正反面均有刻字,内有三个字呈“龟”型,在甲骨文资料中也是罕见的;
再有一片的正面刻一“虹”字,此字边上的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是龙头,作二龙吸水状,古人认为龙出吸水即天晴,故为“虹”字。
(“虹不惟年”卜骨)此外,提到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有个外国人必须提及,他就是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
明义士1885年2月23日生于加拿大,原名叫孟席斯·詹姆斯·梅隆。
1910年,明义士接受加拿大教会授予的牧师职务,来到中国传教。
他在河南武安、彰德等地调查收集文物,后得知殷墟一带出土甲骨,便大量收购。
据传搜集到五万余片,成为收藏甲骨最多的外国人。
1933年,明义士到齐鲁大学教书,他从历年藏品中选出一部分,由安阳运抵济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离开齐鲁大学并带走许多珍贵文物。
来不及带走的文物装箱封存在齐鲁大学。
这批封存于齐鲁大学的文物此后历经风险。
1942年,日军占领齐鲁大学,明义士的朋友们将藏品分别存放,其中一箱甲骨藏在学校金库里,其他埋于校园各处。
同时绘制两张方位图,正本转交明义士,另一份由外籍传教士安德鲁保存。
从后来的书信中可知,藏品被至少存放于五个地方。
与被日军盗掘的历史文物和图书相比,这批文物得以免遭日军劫掠,实为万幸。
1952年,将要离开中国的原齐鲁大学英籍校长林仰山向学校交出这份绘制于1942年、标有明义士甲骨埋藏位置的“藏宝图”副本。
按照图中指示,发现文物140箱、29457件,其中甲骨8080片(有文字的3668片)。
至此,明义士收藏的甲骨经过二次出土,重见天日。
这批甲骨虽大多都是小片、碎片和无字甲骨,价值比不了罗振玉旧藏,但能重见天日,也实属万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