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答: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
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代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词义: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华”,是指华丽、兴旺;
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翻看历史,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陕西省出土了一批西周时期的祭祀铜器,其中一件被考古学家命名为“何尊”。
在这尊铜器的底部,发现了一百多个铭文刻字:“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啥意思?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说“我们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来统御万民”。
当时,西周的国都位于镐京,大致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的附近。
此尊是统治阶级为了祭祀上苍,保佑以“周”作为天下的中心来统领天下万民和诸侯。
根据这些铭文的记载,不仅推测出这尊铜器是西周时期宗室贵族所用的祭祀之物,而且还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二字。
据此,得出“中国”作为我们国家的国名,其最晚也在西周时期。
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阳)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中国”这个名词,虽然在辛亥革命后,公元1912年就开始使用了,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部分领土仍被列强以“租赁”、“租借”划成“租界”或“共管区”的形式予以瓜分,主权丧失,国家支离破碎。
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版图上的领土、领空及领海全部行使主权,“中国”才成为我们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