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为什么会在政变中失败、被废、身后无名
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16日,在太监王振等人的极力忽悠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蒙古一部),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朱祁钰“留京居守”,一个月后,明英宗朱祁镇率领的20万明军(号称50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被俘。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时任刑部尚书丁铉、时任工部尚书王永和、都察院右都御使邓棨全部身亡。
土木堡到北京就200多里路程,瓦剌的骑兵几个小时就能杀到。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上下人心惶惶,当时北京的军队只剩下老弱病残不到十万人。
不少高官的将子女开始转移到南方,富人也开始南逃。
这时候,不少大臣建议迁都南京,躲避战祸。
此时担任兵部左侍郎的于少保正主持兵部工作,他向监国朱祁钰和孙太后提出,瓦剌的军队不会那么快打来,他们也需要时间,建议朝廷积极备战,坚守北京,指出北宋的前车之鉴不远,一旦此时放弃北京,蒙古人必将长驱直入,大明江山社稷宗庙必然不保,并建议谁再提放弃北京,立即斩首。
孙太后和朱祁钰最终同意于少保的意见,于少保在征得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史载有这么回事)和孙太后同意后,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9月,朱祁钰登基为皇帝,改明年为景泰元年,是为明代宗。
作为妥协,立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于少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同时,于少保抓紧整军备战,同时调集各地勤王军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年十月,也先率领大军杀到北京城下,于少保短时间聚集了22万大军,并出城列阵迎敌,双方小规模接触,并未发生大战,也先看到明朝准备充分,不久就主动撤退了。
总之也先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要求和明朝和好。
为什么要和好?
也先要茶叶啊,天天吃肉不喝茶怎么办?
和好了才能搞点贸易啊,要点赏赐啊,反正有茶叶才行。
在朱祁钰和于少保的努力下,大明朝总算安定了局势。
借此机会,大臣们要求接回明英宗朱祁镇,让太上皇朱祁镇在草原吹寒风说不过去。
但是景泰帝朱祁钰显得不太愿意,怕哥哥朱祁镇回来抢了皇位。
于少保说,皇位是大事,不是说换就换的,当前皇位已定,不会再改变了,您哥哥朱祁镇回来了他还是太上皇,您还是我们的皇帝。
于少保这么一说,景泰帝也就放心了,那好吧,于是派人安排这个事。
第二年八月,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瓦剌人依依不舍的泪眼中回到了北京,弟弟朱祁钰也举行了比较隆重的迎接仪式,亲自到场接哥哥,然后把哥哥关进了南宫,软禁了起来。
此后,兄弟俩各过各的,哥哥被软禁在南宫,弟弟也不去看哥哥。
兄弟俩老是不见面,如何是好?
于是,大臣们又操心了,纷纷上疏景泰帝,要求景泰帝逢年过节或是其他有空的时候,带领弟兄们去拜见太上皇,共叙兄弟情义。
景泰帝不同意。
一直不同意。
大臣们就更急了,又上疏景泰帝,说景泰帝,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哥哥太上皇朱祁镇当年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能忘恩啊,你看看,当时你20多岁了,还让你留在北京,没有让你去外地就藩;
你哥哥朱祁镇御驾亲征,让你留守北京,对你多信任、多好,你应该常去看望哥哥才是。
景泰帝不悦,后来干脆把南宫的门锁灌铅,把南宫周围的树都砍了,怕有人通风报信。
看看到现在北京的大树都不多,原因就是树大招风,经常被砍。
这就是弟弟景泰帝朱祁钰的不对了。
但是,也别说风凉话,换你在这个位置,你也很为难。
如果太上皇行动自如,哪天景泰帝朱祁钰这个皇位说不定就不保了,毕竟,哥哥朱祁镇曾经当过14年的皇帝,威望还在。
倘若景泰帝是这样想,那就好理解了。
但是,朱祁钰更不对的事情出现了,景泰三年,景泰帝朱祁钰强行废除哥哥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当时,也有不少人劝阻,于少保对此事什么态度呢?于少保是默认的。
这就为后来于少保的死埋下伏笔。
于少保为什么不劝阻景泰帝,让景泰帝不要违反当初的约定,不要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位?
但是,因为有保卫北京、稳定局势的功劳,加之为政还算清明,景泰帝此时在朝野已经具有相当的威望,而哥哥朱祁镇只是个放回来的俘虏,丢人现眼的东西,只好令人宰割。
所以,景泰帝成功地废除了哥哥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
于少保不阻止此事,也是出于忠于皇上考虑,毕竟此一时彼一时,景泰帝已经稳定了皇位,景泰帝说的也没有什么错,父有天下,当传于子,冒然阻止景泰帝,于少保可能会落得不忠不孝的名声,里外不是人,尤其是景泰帝朱祁钰对于少保有知遇之恩。
但是,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景泰帝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病死了,景泰帝就这么一个儿子,此事对景泰帝打击实在太大了。
但景泰帝这时才25岁,按照常理,再生出儿子不是什么难事。
但已有大臣上疏呼吁景泰帝恢复原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位。
最为著名的是御史钟同(江西吉安人),他上疏建议景泰帝重新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说:“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意思是说,皇上,你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下遭报应了,太子死了,说明天命不可违。
朱祁钰将钟同乱棍打死。
于少保此时什么态度?
没态度。
景泰七年正月,景泰帝的太子死了3年后,景泰帝的皇后又死了。
到这一年,29岁的景泰帝依然没有再生出儿子。
期间,不断有人建议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都是不答应。
于少保什么态度?
没态度。
短短3年内,景泰帝连续死了儿子、死了老婆,没有再生出儿子,景泰帝还不反思?
《明史景帝本纪》:八年春正月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
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
翻译一下: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生重病了,大臣们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不听。
于少保参与了建议复立太子了吗?
没有。
景泰帝在死了儿子、死了老婆之后,自己也病倒了,就在这个时候,景泰帝依然不肯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于少保依然没有参与劝说景泰帝复立朱见深。
大臣中间有人开始投机了,既然景泰帝生重病了又不肯立太子,就在这个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倘若这次景泰帝答应复立朱见深为太子,那么谁还会去迎接过气的朱祁镇复位呢?
朱祁镇复位后,将将弟弟景泰帝朱祁钰重新任命为郕王,朱祁钰当了8年皇帝,又当回了哥哥朱祁镇最早封给自己的郕王,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很讲义气,弟弟你这样不仁不义对哥哥我,哥哥我对你如初。
不久朱祁钰病死。
明英宗不承认弟弟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并给了他一个恶谥号:戾。
以亲王礼将其葬在西山。
笔者觉得,明英宗朱祁镇这个做法,不算过分。
毕竟,8年来,弟弟朱祁钰做的确实太让他心寒了。
景泰帝的一意孤行,将自己拖进万绝不复的深渊,也连累了于少保,倘若景泰帝最终同意群臣的意见,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死后,帝位将由朱祁镇的儿子继承,朱祁镇仍然是太上皇。
这样朱祁钰的一切名号都将得以保全。
关键还是朱祁钰的政治智慧不够,没有把父亲的老谋深算和心狠手辣学到手。
景泰帝朱祁钰废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后,短短5年内,朱祁钰全家死光。
御史钟同先生说的一点没错,天命有在。
人不能做亏心事,否则整天心神不宁,必然被上天惩罚。
倘若景泰帝不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位,景泰帝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活着,儿子朱见济会不会夭折不好说,但心中无负担的景泰帝再生出几个儿子应该不是难事;
废了侄子朱见深太子位后,景泰帝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最后拖垮了身体,足为后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