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义勇军进行曲》的编曲水平如何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以为探讨《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水平如何,比“编曲“水平如何更有意义?
!“作曲“与“编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具有根本的区别:1.作曲是由歌词到歌(乐)曲的一种“创作”的过程。
编曲是在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对作品创作的主旋律进行乐器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和弦的编配等等的一种“操作“过程。
2.作曲实现了由歌词到歌(乐)曲的飞跃。
编曲是对创作完成的作品进行的锦上添花的一种编配。
3.作曲独立于编曲之前完成作品的创作。
编曲操作于作曲之后,必须以创作完成的作品为基础,没有作曲就没有编曲。
4.一般而言,作曲家大多可以进行编曲。
编曲者不一定全部都能创作出作品。
由此可见,“作曲“与“编曲二者之间是“源”与“流”、“本”与“木”的关系。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聂耳为上海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所谱写的原创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确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曲作者聂耳采用了大调式的分解主和弦的上行跳跃的旋律,进行曲式的2/4节拍,稍快的速度,曲中三连音的运用,密切配合歌词,形成了慷慨激昂的情感。
要看到,《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被选定为代国歌,完全是由曲作者创作的旋律所决定的!而与作品完成后演奏乐器种类的选择与搭配、和弦的配置等操作,没有直接的关联!就是说,即便没经过“配器(编曲)”这一道工序,采用任意种类的乐器演奏,或者人声演唱单一声部的主旋律,都会是慷慨激昂的情感!只不过经过“编曲”,加入了和弦之后,音响效果更加丰满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从源头上探讨歌曲创作者的“作曲”水平如何,而非要去探讨什么“编曲”水平如何?
岂非舍本逐末?
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1.题主不了解“作曲”与“编曲”这二者根本不同的功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了。
2.由于笔误,误把“作曲”错打成了“编曲”。
通过以上“作曲“与“编曲“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因此,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提问中的“编曲”,都应该改为“作曲”,才符合最基本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