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梁庄王墓到底有哪些顶级精品文物出土
梁庄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在历史上只是一位没有子嗣,平平无奇的亲王。
但是本世纪初对其墓地的考古发掘,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这位亲王墓中随葬品规格之高,价值之重,堪称仅次于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定陵。
郑和时代的瑰宝朱瞻垍(音[jì]),生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六月十七日,死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二十四日,年仅30岁。
他的生母恭肃皇贵妃郭氏,是大明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也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宠妃。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朱瞻垍被刚登基的父皇朱高炽册封为梁王。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前往封国湖广安陆就藩。
梁王去世后葬于“瑜坪山之原”,即今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龙山坡。
考古队在挖掘之时,发现梁庄王墓中已出现盗洞,幸而随葬文物基本保存完好。
文物出土后随即被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而在鄂博特辟的《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专题展中,让广大群众一睹这些顶级文物的风采。
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冠顶由金质椭圆形喇叭状底座和白玉镂空龙纹顶饰组成,覆莲瓣面上现存宝石7颗。
其中顶部镶嵌一块镂空玉龙,底部镶两颗红宝石、两颗蓝宝石、两颗黑色宝石和一颗绿松石。
学术界曾对此类器物究竟应该定名为“帽顶”还是“炉顶”存在极大的争议,而在梁庄王墓文物出土之后,一切争议烟消云散。
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金镶宝石帽顶由五重瓣的黄金质地莲花底座,和橄榄形无色蓝宝石顶饰组成。
金莲花底座现存宝石10颗,座顶端镶有一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蓝宝石。
而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专家组鉴定结论,梁庄王墓中所用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产地均来自东南亚。
考虑到朱瞻垍所生活的时代,正值郑和下西洋高峰期,也从侧面证明了明代大航海运动的丰硕成果。
金镶宝石帽顶白玉鹘捕鹅带所谓的“吐鹘带”,是金代的束腰带,按照玉、金、犀角象牙等级划分。
而梁庄王墓中出土的这条“吐鹘带”,由15件带饰组成,总重365.2克,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完整的吐鹘玉带。
据专家推测,该玉带在金朝灭亡后落入元人手中,元朝灭亡后又落入明人手中,最后赐给了梁王朱瞻垍。
金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
其束带曰吐鹘……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
—《金史·舆服志下》白玉鹘捕鹅带对明史的有力补充除了这些顶级精品文物外,有些出土的文物虽然看上去价值不算高,但对于明代历史的补充意义却非常巨大。
亲王妃封册实物梁王朱瞻垍一生中总共有两位王妃,原配纪氏,安庆卫指挥纪詹之女,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六月去世。
在弟弟到达封国之后,其皇兄明宣宗朱瞻基又为他找了一位继室,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魏氏。
魏氏在朱瞻垍死后没有殉葬,而是一直活到了景泰二年三月(即梁王去世10年以后)。
由于梁王原配纪氏葬在北京,因此继妃魏氏得以与朱瞻垍合葬。
而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魏氏的册封金册,这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亲王妃封册实物。
魏氏册封金册亲王定亲礼物根据《明会典·卷六十九·亲王婚礼》的记载,亲王定亲的礼物中,有“金五十两”。
此前由于缺乏实物,人们一直对此难以理解,好在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惑。
所谓的“金五十两”,指的是一整块金锭,遍体弧端,束腰,长14厘米,两端宽9.8厘米和10厘米,中宽5.3厘米,厚0.8厘米。
重1874.3克。
正面铸有五行楷体铭文,背面素面,铭文内容为:随驾银作局销镕捌成色金伍拾两重作头季鼎等匠人黄闵弟永乐拾肆年捌月 日“银作局”是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负责制作金银钱币、器具等。
“随驾银作局”应为朱棣迁都前,往返于南京和北京之时的随身机构。
上文说到梁王有两位王妃,墓中确实也出土了两块金锭,中国的文物和史书再次得以一一对应。
金锭:亲王定亲礼结语:梁庄王墓共出土随葬器物共计534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和珠饰宝石有4800余件。
据粗略估算,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用银量达到13公斤,用玉量达到14公斤,出土的宝石700多颗。
本文只是攫取了其中有特别意义的一小部分进行阐述,如果想对这批文物有一个系统直观的了解,最好还是移步湖北省博物馆实地研究,相信一定会被其精美程度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