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岁一个月,会说话,医院检查说是自闭症怎么办
2018.12.29更新一次,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很多家长都私信我自己孩子的各种情况,我想声明一下,如果确诊了自闭症,请务必遵循医嘱,接受康复训练,如果家长不确定或者怀疑,建议多和医生沟通,我的孩子断电视手机一个月的变化就非常明显了,所以复查的时候,医生观察了几分钟再综合几天前做的筛查,就直接告诉我孩子不是自闭症。
再更一下孩子的最新情况,孩子进步很快,和我一样八卦,现在放学回家会告诉我今天那几个小朋友表现很乖,谁谁谁打架了,谁谁谁惹老师生气了,听指令,大部分时间都很守规则,参加所有集体活动,有自己的好朋友,平时看到同学会主动打招呼,现在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依然很偏执,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性格,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现在可以沟通和商量,不开心的时候他会告诉我,大部分的话都会说。
现在开始会让他看下电视,每天40分钟到一个小时,内容也是我选好给他。
还是那句话,家长的有效陪伴非常非常重要。
以下是之前的原文。
我的孩子现在三岁十个月,曾经诊断为轻微自闭症。
背景:小孩从小外婆,奶奶一起带,外婆和奶奶关系很好,我们一家人那时候从未骂过,凶过孩子,更别说打。
基本上八个月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看电视,怕对眼睛不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稍微会控制一下,电视看得多,我和爸爸平时看手机时间多。
小朋友说话晚,一岁十个月叫妈妈,然后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小朋友两岁十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不对劲,和同龄人完全不一样。
1. 到两岁十个月,只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没(就是不要,不行的意思),其他的话都不会讲。
2. 很少开口说话,要干什么需要帮忙,用手牵你,用手指一下都不会,就用眼睛看。
3. 基本不和小朋友玩,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偶尔看小朋友玩,看几分钟就自己玩。
4. 经常会自言自语,说火星语,根本听不懂。
5. 和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目光对视,一对视马上避开。
6. 基本不愿意和我们有什么亲密接触,比如拥抱,比如亲吻,都会有意识的避开。
7. 吃饭只吃鱼,任何其他的菜都不吃,不吃任何零食,塞给他都马上吐掉。
8. 基本没有兴趣爱好,最喜欢去地铁站看地铁,可以在地铁站里面看地铁进进出出非常非常久的时间,每次都是强制性抱走。
9. 经常自己玩着玩着就发呆,说火星语。
10. 性格执拗,每次阻止他做什么事,都异常崩溃,无法改变他任何行为。
我这时候已经意识到孩子的不对劲,于是物色了一家幼儿园,希望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可以有所改变,可是孩子从不参与任何活动,依然是自己过自己的,在幼儿园增加了几个表现11. 喜欢玩门,自己开门关门可以持续一上午直到老师把他抱走去吃饭,当然免不了崩溃。
12. 上的是蒙氏幼儿园,小朋友都是做自己的工作,有大家一起做的,也有单独的,我家孩子都是自己一个人做,每次都是做同一个工作,直到好多好多天。
13. 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不听指令不守规则,只做自己的事,每次去幼儿园看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旁边,老师提供的照片视频也是永远都是一个人。
三岁四个月的时候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疑似自闭症,当时在网上看各种案例,各种介绍,都说是自闭症,那时候整宿整宿的失眠。
只有在贴吧有一个专家说到轻微自闭症很容易误诊,很多小朋友电子产品用多了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发育迟缓,也有可能感统失调,让家长不要对号入座。
于是我开始反思孩子的成长过程,不管是不是自闭症,家长不要沉浸其中,我停掉了家里所有电子产品,不当着孩子的面用手机,孩子在家就不开电视,和老师沟通好,每天孩子课外活动时我都过去带着小朋友一起玩,多和孩子做有效陪伴,他们班所有的孩子我都叫得出名字,每天在家就和孩子聊他们班的小朋友,孩子的变化非常大。
一个月之后去医院复查自闭症,不到十分钟,医生就马上排除自闭症,医生说和初诊的时候的表现不一样了,和医生交流了这一个月的情况,根据前两天做的自闭症筛查结果,医生最后结论是发育迟缓,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交问题,医生一直和我强调,小朋友的社交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家长要教,大人带着小朋友一起玩对小孩的影响是最大的。
医生推荐我去上社交障碍的课,考虑到我的时间比较自由,所以选择自己陪伴。
现在孩子三岁十个月,现在在传统幼儿园读小班,和同龄人之间还有差距,但是和五个月之前是完全换了一个人,每天至少会说十次以上妈妈我喜欢你,会抱我,会主动亲吻我,开始记得几个班级同学的名字,会坐下来参与集体活动,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在小区有两三个固定玩伴,虽然社交能力还是很偏弱。
虽然语言还不够清晰,但是大部分的话都会说了,现在和他讲道理他开始会听了,以前当妹妹是透明人,现在开始带着妹妹一起玩。
开始吃其他的菜了,也开始吃零食。
会自己看绘本,完整的讲一本绘本故事,学会了自行车,滑板车??。
现在情绪管理和规则感还是很弱,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做,他一定可以成长起来。
小朋友的成长真的不能丢给老人,丢给电子产品,家长的有效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和老师沟通,针对性的教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