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

我们常说:“佛修心,道修身,儒修人”,《西游记》就是一部佛修心的神话小说。从孙悟空的出生到历经九九八十一一难,完成西天取经使命,成为斗战胜佛,其实就是以代表心的孙悟空修佛成佛的心路历程。孙悟空作为人心的代表,大概可概括为生心、修心、放心、炼心、定心、渡心和成心这几个阶段。通过孙悟空修心的历程,展现了天地人三界中的基本构成框架,也论证了佛道的微妙关系。佛道本一体,道为佛之基,佛为道之功。一、孙悟空成佛的心路历程。生心就是指孙悟空的出生,他产自东胜神州花果山一仙石,该石受天地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天长日久,遂有了灵通。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高天玉皇大帝。这预示着石猴将来要大闹天宫,惊天动地。玉帝赶忙让千里眼、顺风耳前去打探,方知是天产石猴,如服饵水食,金光也就潜息了。正是人之初,性本善。石猴行走跳跃,饮食果木,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朝游峰洞,为猴类找到一个好去处,花果山水帘洞,竟成了美猴王。正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美猴王与众猴类欢快生活,不觉过了三五百载。眼见得老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想到终有一天自己也将老去,不觉凄然。于是心生更高欲望,那就是访道求仙,以求获得长生不老,这就需要修心了。修心就是学本领,求长生。无奈生老病死,天之所常,逆天而行,求取长生,自然要能躲得过天劫。猴子漂洋过海,八九年,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经过七年打水砍柴,方得菩提祖师真传,又用了三年时间,学会了地煞七十二变和一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真正有了躲避三灾五难之术。正因为有了本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才开启了放任欲望之心。放心就是放任自己的欲望。正因为自己有了强大的本领,就重整山寨,整练猴兵,入东海龙宫夺宝,闹地府勾除猴类生死薄,正是四海千山皆拱状,九幽十类尽除名;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为宁。与天地对立,自然要为天地所不容。这就要受天地的征剿讨伐,就进入了炼心。炼心就是受天庭惩罚,煅造熔炼欲壑难填之心,以期醒悟息心。经过天兵天将讨伐,二郎真君的捉拿,花果山妖魔猴兵尽除,孙悟空也被押到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电击,依然消除不掉孙猴子的欲心仇心。不得已,太上老君让将其放入八卦炉,进行煅烧,直烧了七七四十九日,不但没烧炼成功,反而烧成了火眼金睛,更为疯狂。因为孙悟空为人心的代表,心为火,火趁火势,是烧不毁,煅不掉的,只会愈燃愈烈。没办法,就只能定心了。定心即是约束收拢孙悟空的无边欲心,让其自我反省。万般无奈之下,玉帝请来了西天如来佛祖。孙猴子与如来打赌,如果他一筋斗能翻出如来手掌,如来就将玉皇大帝的位置让给孙悟空。孙悟空自信满满,结果还是没能翻出如来手心。无边的欲望,让心魔受阻,急纵身要逃,早被如来翻掌一扑,把猴子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轻轻把猴子压在山下。过后,孙悟空头钻出来,如来就以“唵、嘛、呢、叭、咪、吽”六字金贴,贴在山顶四方石上,那山立即生根合缝,稳稳地将孙猴子定在山下。按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手掌能有多大,但如来手掌正代表俗世人心的贪、嗔、痴、慢、疑,代表俗世五行,因此孙悟空只要有贪欲,就很难跳出如来手掌心。同理,一座山是万难压住孙猴子的,但这五行山相当于五行,与六字金贴正是约束人心性的贪嗔痴各种欲望的,只要猴子有欲望,就难逃五行山的镇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正是让孙悟空好好反省,自我觉悟,力戒各种欲望,回归清心寡欲的平常心态,以便得佛家渡脱苦海。渡心就是加入佛道,修行功德,以达大彻大悟,成就正果。唐僧西天取经,到达五行山,也就是两界山,揭下六字金贴,救出了孙悟空。代表孙悟空已正式投身佛门,超脱五行,超脱世俗,开启了佛门修行。后来取经团队组成,正好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正好代表五行:唐僧为土,孙悟空为火,猪八戒为木,沙和尚为金,白龙马为水。同时这五个人也正好代表一个人需要修行的五个方面:唐僧为身,孙悟空为心,猪八戒为欲,沙和尚为性,白龙马为意。心随身走,身为心宿,因此以后孙悟空不论怎样折腾打斗,都离不开唐僧,而且唐僧的紧箍咒也紧紧地套住了心猿孙悟空。猪八戒为情欲,因此猪八戒到哪里都是色迷迷的,好吃懒做,正是人之常情;沙和尚是初心本性,因此沙和尚到哪里都是本性不改,专心一意保唐僧,助悟空。白龙马为意志力的表现,人的意志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专心一意地走下去。西天取经,就是确定的目标,因此白龙马一直走,从无懒惰反复之意。唐僧、孙悟空刚离五行山,正好就碰上了五个强盗: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体优。这喜、怒、爱、思、欲、忧,正是人之修行需要清除的六根,只有六根清净,方能修行功德。孙悟空打死了这六个强盗,表明孙悟空坚定了取经之心。在取经路上,只有定心,正身,戒欲,守性,坚意,才能同心一意,奋力向前。但是心为物役,身为欲使,孙悟空为降妖除怪尽心尽力,不免有时候不为八戒受用,畏惧、恼恨和嫉妒之下,往往在唐僧面前献谗,挑拨唐僧来管教约束孙悟空,孙悟空出力不讨好,自然心生怨恨,取经路上就会一波三折,为妖魔所阻,为心魔所误。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代表将情爱欲斩断了,代表情欲的猪八戒就不乐意了,就在唐僧前挑拨谗言,让唐僧念紧箍咒,并赶走了孙悟空,最终却遇到了黄袍怪,不得已沙和尚又请回了孙悟空。真假美猴王,正是一个真心向佛与一个假心向佛的两种心态,表明取经不能有二心,只有除去假心,才能西天取经。还有七个蜘蛛精,正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正像蜘蛛网一样能把人困住,只有烧掉蜘蛛网,除掉七情六欲,才能到达西天。总之,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正邪相争所致,都有其取经拜佛要正心诚意的佛理。正是在经历了各种凶残狠毒的妖魔,让代表心的孙悟空逐渐成熟坚定起来,最终锻炼成了身心同一的取经团队,完成了取经任务。成心就是成为佛心,得了正果。圣僧努力取经篇,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多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正因为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取经任务,功德圆满,如来佛祖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净坮使者,沙和尚被封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八部天龙马。由此可见,修佛也是一个正心诚意的过程,要不断克服各种心魔,清除各种干扰,经得住各种形形色色的考验,方能大彻大悟,成佛成道。这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成就一翻事业,又是何等的相似。二、佛道的微妙关系。道修身,佛修心,身为心之宿,心为身之导,心离不开身,身又离不开心的指引。因此修身还需先修心,只有心意坚定了,身体才能朝目标发展。因此,在《西游记》中,吴承恩通过孙悟空修仙成佛的心路历程,告诉人们,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佛道本为一体;道为佛之基,佛为道之功。孙悟空先一心学本领学能耐,却疏于修心,致使心欲任意纵横,不加控制,最终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犯下累累大错,最终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受难。佛家有好生之德,佛祖将其纳入佛门,开启了他的心路修行历程,先做到六根清净,再斩杀一切贪嗔痴慢疑,逐渐向戒定慧迈进,最终终成正果,成了西天的斗战胜佛。由此吴承恩认为,修身与修心要同时进行,二者缺一不可。心为身之导,修心必修身;不能只修身,不修心,那样修炼的结果就有可能走火入魔,成为三界大害。因此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多有扬佛抑道之嫌。这与儒家欲修身,先诚意,不谋而合。诚意也就是修心,身心双修,既学技能又正人品,才是当今做人做事成就人生事业的正道。三、佛道究竟谁更胜一筹?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一直让人有着这样的疑问,可能就连吴承恩本人也在疑惑矛盾中。《西游记》中承认老子化胡为佛,这从老子两次拿金钢琢说,以前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多亏此琢,可知佛教的先师鼻祖应该是老子。不过身为佛教鼻祖的老子,又为何会在安天大会上,向佛前送礼献拜呢?身为三清之一的最高神,为何就不能拿得孙悟空,有效控制孙悟空,致使以后为孙猴子所轻视,弃道成佛?如来佛用一只手掌就能压制孙悟空,难道道家就只凭一只圈子威震三界?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吧。圈子可水火不侵,可套取万物,可打跌人,正是诸法宝之尊。看来代表道教的太上老君,身为混元大罗金仙,封神过后,不再提升精修法力,只醉心于炼丹煅宝,制酿蕴酒了。难怪后来孙猴子大闹天宫,以道家为主的天庭竟束手无策,太上老君也只能拿金钢琢炫耀,拿炼丹的八卦炉说事,最终只能越摆布越糟,只好请西天出面来摆平了。就这样,又一强力的战神被西天所收,佛教经典也得以在东方广泛传播。看来孙猴子大闹天宫的结果,最后最受益的,莫过于西天佛门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