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为什么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丧仪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是一个悲情女子。
如果没有权力之争,年秋月与邬思道或许就能双宿双栖。
可惜命运没有给她机会,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甚至在婆婆的丧礼上,都被雍正的皇后驱逐。
进了皇家门,并非皇家人年秋月最初入雍王府,身份只是奴婢,基本没有话语权。
在福晋眼里,对秋月的第一印象就是奴婢,这个印象标签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这就好比,小时候以“外号”称呼发小,即使后来有各种头衔,但在发小心里,那个“外号”永远都会对号入座。
后来,胤禛表面上给秋月“抬旗”,其实是为了杜绝谋士与武将的勾结,强行棒打鸳鸯。
随着年羹尧职位的提升,胤禛为了拉拢他而娶了年秋月。
可是哪又怎样呢?古今中外,豪门从来不是嫁进去了就能融进去,秋月也没有跨过那道坎。
大婚当晚,秋月无奈的表情无辜的眼泪就已经预示着她不会幸福。
更无情的是,胤禛这个“工作狂”,根本没有心思洞房。
花好月圆夜,胤禛居然还在安排工作,写信给李卫,让其好好监视“大舅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胤禛没把秋月当自己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门第观念比较重的皇家婆婆眼里,秋月的地位只会更加卑微。
从始至终,胤禛家人不是把秋月当下人,就是当棋子,反正没人当她自家人。
为了配合雍正剪除年羹尧的行动,对年秋月下手在古代朝堂上,帝王为了拉拢某一家族会宠信出自那个家族的妃子,反之,则会冷落。
战国时的秦国就将此招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秦王为了联楚抗齐,就会宠幸楚国妃子重用楚国外戚,而对齐国人冷淡。
同理,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会对秋月好点,提升她在宫中的品级,反之,则会“卸甲卸甲”。
简单点说,雍正对年秋月的态度就是他与年羹尧君臣关系的“晴雨表”。
当时,年羹尧飞扬跋扈,早就引起百官与雍正的不满。
雍正也开始着手清理年羹尧,已经剥夺了他的大将军职位。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是一位“贤内助”,特别会配合自己的老公,比如,康熙年间争夺大将军职位时,他们夫唱妇随,把胤禵“忽悠”得团团转。
而在太后丧礼上,她同样充当这类角色,驱逐年秋月,是为雍正“解忧”,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朝臣发出的“信号”:年秋月不受皇家欢迎,我们已经与年家划清界限, 年羹尧的事没完,后面还有动作,各位臣工弹劾的力度还要加大。
秋月与太后的婆媳关系始终不太好有一次,太后生病,后宫妃嫔前往探望。
太后看到秋月就来气,立刻将她撵出去。
以秋月的性格,肯定不会对太后不孝顺,为何太后如此讨厌她?因为太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雍正,另一个是胤禵。
胤禵是太后亲自抚养长大,又是小儿子,所其太后特别疼胤禵。
西北战事吃紧的时候,太后心中的大将军人选是胤禵。
但雍正却不信任这个弟弟,明升暗降让其坐“冷板凳”,把大将军的职位给了年羹尧。
这下太后就不舒服了,而胤禵还时不时跑来火上浇油。
太后心里会怎么想?她肯定会觉得是年羹尧抢了胤禵的大将军职位,所以对年羹尧心怀不满,而这种不满会牵连到她与秋月的“婆媳关系”。
后来,年羹尧不争气,让雍正进退两难。
太后的两个儿子都被年羹尧得罪了,这就更让太后讨厌秋月了。
既然太后在生前都排斥秋月,死后肯定也不愿意看到她。
雍正的皇后既懂事又孝顺,肯定会与婆婆站在一条线上,驱逐秋月是继续执行太后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