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什么偏向全资收购(高德、优酷、饿了么等)
阿里巴巴自从在美国上市之后,就在国内开启了买买买的通道,几乎国内半个互联网公司被阿里巴巴拿下了,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浏览器,优酷,高德,饿了么都是阿里集团下属的公司了,而且不是简单占股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是全资控股基本上创始团队拿钱走人,完全的阿里文化覆盖,这种算法相对比较霸气,因为这种霸气的做法在业内也是让很多人不舒服,美团就是典型的例子开始属于阿里集团极力扶持的项目,结果王兴也不是这么容易备受束缚的人,就这样王兴偏向了腾讯集团,腾讯集团也是和大半个互联网公司有瓜葛,但做法和阿里巴巴截然相反,腾讯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注资,说白了就是能够分钱,至于控制权基本上还是大部分创始人团队拥有,京东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腾讯属于绝对的大股东,而且在流量上也有大规模的支持,但实际控制人还是刘强东本人,保持原生团队足够的创造力,只是在资金和流量给与足够的支持。
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都属于抓住移动互联网而做强的公司,在第一代互联网发展时期,百度公司属于绝对的霸主,手握着绝对的流量,但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步伐明显没有跟上。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了微信这个社交巨无霸产品,并且打造了以微信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夯实了国内电商霸主的地位,并且通过每年的双活动不断的刷新记录,通过大量的收购部署自己的护城河,现在拥有的流量入口足以震撼国内半个互联网江湖。
当然这两个企业掌握着支付的入口,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掌握巨大的用户资源。
从市值上看百度已经和阿里巴巴,腾讯公司相提并论了,今年的财务报表收入已经开始有了下滑的趋势了,本来从最初的的属性来看百度是最注重技术的公司,现在已经慢慢演化成阿里巴巴成为了真正的技术公司,现在排名全球第三的云计算阿里云还在国内外不停的拓展业务,成立的达摩院也是在瞄向高端技术领域,现在的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以及芯片方面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升,从涉足领域上看阿里巴巴更加天马行空一些。
腾讯公司相对保守一点,从公司的调整来看阿里巴巴变化总是比较大,腾讯公司只是在初期业务比较臃肿的时候调整成聚焦的几个目标,基本上延续到现在。
每家公司的文化是和创始人赋予这个公司的基因有一定的关系,阿里自从诞生就弥漫着一种强大的运营气息,在这种基因下阿里巴巴所做的双等等活动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阿里巴巴很流行的一种文化就是迎接变化,从阿里内部调整的频率可以看出端倪,但整体来讲阿里集团在向着更高更大的目标迈进。
腾讯在外界看来这些年变化不是很大,投资公司基本上只是投资占股份很少直接参与运营,但腾讯有一点就是在关键的转型期从来都没有掉过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实际推出了微信,并且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用户量就上亿,这些都是商业奇迹般存在。
在下一代的万物互联时代现在看阿里巴巴走的走的更加靠前一点,百度不是一点机会没有,毕竟现在全力做人工智能,真的做出东西并且挺到市场的爆发期,那么注重技术的百度公司还是会回来的,但这一切里面的变数非常大。
腾讯公司在不温不火中也是在积攒着下一次的发力点,每家公司都有独特的基因,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能帮到你。